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10402
標題: | 戰後臺灣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的演變(1948~2007)-----以臺灣史教材為中心 The Development of Postwar History Textbook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wan ,1948~2007 -Focused on Taiwan History |
作者: | 徐宇辰 Hsu, Yu-Chen |
關鍵字: | postwar history textbook;教科書;social field;1-9 integrated curriculum;臺灣史;認識臺灣;社會領域 | 出版社: | 歷史學系所 | 摘要: | 歷史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使學習者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並培養人與時間、人與空間緊密聯結的歷史意識。本研究的重心在於歷史教科書,因為它正是師生傳承歷史知識、涵養歷史意識的主要媒介。本文主要是以戰後臺灣史的出現,從縱剖面來探討歷史教育課程的演變,以及橫切面來理解當時時空背景轉換的要素。此外,並探討有關臺灣史教科書的內容變遷,其中除了將戰後以來,統編本教科書進行整理分析外,並針對八十年代本土化、民主化的思潮下,所出現《認識臺灣(歷史篇)》教科書,以及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有關臺灣史之內容加以分析、比較,並作出結論。 在「統編本」教科書的體制下,民國三十七∼七十四年版的中國史教科書,以配合國家基本國策及民族精神的培養為重點。其中,臺灣史的份量雖逐年增加,但仍附屬中國史之下,較少針對「臺灣」作專題性的敘述。民國八十三年新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頒布後,《認識臺灣(歷史篇)》出現,使臺灣史課程正式走入一個新的紀元;民國九十一年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下之社會領域教科書出現了「審定本」歷史教材,有關臺灣歷史的介紹,其內容更加充實與多元。 隨著全球化的潮流,以及在多元、民主的社會風氣影響下,戰後至今,歷史教科書有關臺灣史的內容逐年淺化,教科書用詞中性,並逐漸重視思考價值判斷。雖然人物選擇方面仍是以漢人、男性、政治、軍事類型為主,不過圖表的選編,卻豐富而多元。此外,在評量方面也多能達到較高層次之認知目標,並兼顧學生學習之理解與興趣。整體來看,臺灣史教科書之編輯與內容的演變,隨時代而日趨進步。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10402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所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