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10819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李筱峰zh_TW
dc.contributor戴寶村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吳政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陳彥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CHEN, YEN-HONGen_US
dc.contributor.other中興大學zh_TW
dc.date2013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4-06-06T06:46:30Z-
dc.date.available2014-06-06T06:46:30Z-
dc.identifierU0005-1606201215551700zh_TW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一、專 書 1.教育部編印,《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國際文化,1993年。 2.台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省第一屆全省教育會議實錄》,臺中市:臺灣省政 府教育廳,1948年。 3.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教育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籌備工作報告》,(台北: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68 年。 4.郁漢良,《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第四冊。台北,國立編譯館,1970年。 司琦,《國民小學社會教科書》,<一.臺灣-復興的基地>,第七冊,1981 5.郁良漢,《國民小學社會》第六冊,(肆、開闢疆土的民族英雄;十三.我國 北疆的開拓),1968年。國立編譯館.,頁64-69。 6.郁良漢,《國民小學社會》第六冊,(肆、開闢疆土的民族英雄;十四.我國 西疆的開拓),國立編譯館,1968年。 7.司琦,《國民小學社會》第七冊,(參、多少臺灣舊事;一 三百年來的臺 灣),1987年,國立編譯館。 8.司琦,《國民小學社會教科書,第七冊》,國立編譯館,1981年。 9.司琦,《國民小學國語第十冊》,〈十七 少康中興〉,1968年初版。 10.郁良漢,《國民小學社會》第一冊,(肆、總統 蔣中正先生),國立編譯 館,1968年。 11.郁良漢,《國民小學社會》第四冊,(壹、我們從大陸來-四.總統 蔣公光 復臺灣),國立編譯館.,1980年11版。 12.司琦,《國民小學社會》第十一冊,(參、民族的復興~三、第二次中日戰 爭),1983年初版。國立編譯館. 13.司琦,《國民小學社會》第十一冊,(參、民族的復興~三、第二次中日戰 爭),國立編譯館,1983年初版。 14.郁漢良,《國民小學社會》第四冊,(壹、我們從大陸來~三、悲壯五十 年),國立編譯館,1970年初版。 15.郁良漢,《國民小學社會》第五冊,(肆、我們的民族特性;十六.中華民族 的特性和固有道德),國立編譯館,1970年。 16.郁漢良,《國民小學社會》第四冊,(壹、我們從大陸來~三、悲壯五十 年),國立編譯館,1970年初版。 17.司琦,《國民小學社會》第十一冊,(參、民族的復興~四、中國的命運), 國立編譯館,1983年初版。 18.郁漢良,《國民小學社會》第九冊,(貳、民族的源統和融合—五、黃帝子孫 的源流),國立編譯館,1975年初版。 19.司琦,《國民小學社會》第五冊,(貳、民族的源流和融合—五、華夷一 家),國立編譯館,1992年修訂四版。 20.司琦,《國民小學社會》第九冊,(貳、追尋我們的根—五、我們都從大陸 來),國立編譯館,1987年七版。 21.洪若烈,《國民小學社會》第九冊,(壹、中華民族的生活環境 ~ 一、中華 民族),國立編譯館,1999年改編本7版。 22.Robert Bocock, Hegemony,田心喻譯,《文化霸權 》,台北:遠流 出版,1994 年。 23.蘇峰山主編:《意識、權力與教育》,2002,高雄,南華大學教社所出版。 24.James Joll 著,A. GRAMSCI;石智青 譯,葛蘭西台北:《桂冠出版 社》,1994年。 25.李英明,《社會衝突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2年。 26.孟樊,<後現代的認同政治>,智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 27.費孝通,<中華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 年。 28.陳連開,<傳統的民族觀與中華民族一體觀>,喬健,潘乃谷主編,《中國 人的觀念與行為》,年,高雄:麗文文化<1998。 29.韓愈,〈原道〉,《韓昌黎集》(台北:河洛圖書,民國64年3月,景印初 版)。 30.饒宗頤,《中國史學上的正統論》,(香港:龍門書局,1977年)。 31.李國祁,《三民主義與史學》(臺北:正中書局,民國69年)。 32.雲五主編,《日知錄》第三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7年,臺一 版)。 33.黃連枝,《天朝禮治研究,上卷,亞洲的華夏秩序-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形 態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34.蕭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77年)。 35.Edward W. Said著,王志弘、王淑燕等譯,《東方主義》 。台北:立 緒,1999年。 36.肖建生,《中國文明的反思》,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37.馬曉宏,《天.神.人中國傳統文化的造神運動》,台北:國際文化出 版社,1991年。 38.余華青,《權術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39.沈建德,《台灣常識》,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 40.薛化元、戴寶村、周美里,《台灣不是中國的》。台北:群策會,2005年。 41.張正修,《從法國結構主義建構華人社會學》,台北:前衛出版社。 42.DaVid Marriott & Karl Lacroix 著,謝佩妏譯,《中國無法偉大的 50個理由》。台北,左岸文化出版。 43.姚錫光,《東方兵事略紀》,卷一,台北:文海書局,1967年。 44.華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年。 45.黃昭堂,《台灣民主國之研究》,台北,現代學術出版社。 46.黃文雄,《國父與阿Q》。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47.汪榮祖、李敖合著,《蔣介石評傳-上》。台北:商周文化出版社,2000年2 月初版。 48.李筱峰,《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台北:玉山社,2004年。 49.東中野修道著、邱振瑞譯,<徹底檢驗南京大屠殺>。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1年。 50.林佳龍、李明峻、羅致政著,《解開台灣主權密碼》。台北:台灣智,2008 年4月。 51.沈建德,《血統源流與國家定位》。屏東,2004年。 52.林媽利,《我們留著不同的血液》。台北:前衛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53.陳支平,《福建族譜),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54.林瑤棋,《西河青龍族譜》,臺中:林開榮祭祀公業,1992年。 55.廖慶六,<論始遷祖:從胡邇的一篇譜序說起>,《徽孿》第四卷。安徽大 孿出版社,2006年8月。 56.簡瑛瑛編,《當代文化論述: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 化想像》。新店:立緒文化,1997年。 57.陶東風,《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58.宋國誠,《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台北:擎松,2003年。 59.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12月。 60.陳芳明,《殖民台灣一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2011年2月。 61.許達然,〈清朝台灣民變探討〉《史學與國民意識論集》,台灣歷史學會, 稻鄉出版社,2001年。 62.李喬,《台灣人的醜陋面》。台北:前衛,1999年1月。 63.林毅夫,《台灣人受虐性格的心理分析》。台北:前衛,2004年4月。 二、期刊 1.林瑤棋,<台灣閩、客族群的血緣與修譜新觀念>,《台灣學研究通訊》第二 期。 2.李曉東,<中國大陸研究>,2007年3月。 3.曾韋禎,<新台灣新聞週刊>,2006/02/22,第516期。 4.王希亮《日本學術界&quot;南京大屠殺事件&quot;論爭及各派論點評析》,《抗日戰爭 研究》,2006年第4期。 5.文稼,《議報-孫中山,最偉大的漢奸》,香港:2008年340期。 6.王怡,《議報-孫文乃20世紀之亂臣賊子》,香港:2001年。 7.楊國揚、林信志〈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轉化教科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研習 資訊》。 8.陳墇津,,<文化霸權:觀念與反省>,中國論壇(台北),第28卷第9期。 9.張鐸嚴,<文化霸權與開放教育>,社會科學學報,第 4 期,1996年6月。 10.莊淑琴,<從文化霸權與意識形態反思教育改革>,初等教育學刊,11期, 2002年。 11.王明蓀,〈論上古的夷夏觀〉,《邊政研究所年報》,第十四期,民國72年 10月。 12.倪仲俊,《從傳統正統論論史學的工具性與當前臺灣史論述》,開南大學 〈通識研究集刊〉,第九期。 13.宋德金文,徐水涯摘自《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3日。 三、學術論文 1.蔡佩如,《中華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後殖民分析──以台灣論述為核心》,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陳錦燕,《戰後台灣國民小學教科書中的民族建構(1968-1989)》,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李明聲,《被殖民時期台灣與朝鮮對日民族情結與個人意識之研究》,中國文 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馬嘉羚,《台灣、大陸、日本國中教科書「中日戰爭」的內容比較研究》,台 中:台中國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論文,2010年。 5.陳錦燕,《戰後國民小學教科書中的民族建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 文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6.黃富國,《葛蘭西的霸權與民主理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0年。 7.陳誼璟,《從文化霸權的觀點評析我國國小社會課程》,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8.鍾秋慧,《國家安全的文化面:台灣安全主體性之建構》,台北:國立台灣大 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9.張國聖,《改革開放後之中共官方意識形態:衰退與重構》,台北:國立台灣 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10.林偉民,《九五暫綱高一台灣史之國家認同內含之分析》,台北:台北市立 教育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1.董思齊,《不確定的想像共同體:1949年以來台灣國家認同的困境》,台 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2.王致堯,《中國意識在台灣社會政治發展過程中之角色分析(1988- 2000)》,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3.張期玲,《國家認同的塑造:以國中的歷史教科書為焦點》,台北:淡江大 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論文,2003年。 14.曾俊瑋,《現行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台北: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7年。 15.楊聰榮,《文化建構與國民認同:戰後台灣的中國化》,新竹:國立清華大 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16.趙志龍,《國民小學教育國家認同建構之研究-以現行國小社會領域教材為 例》,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7.侯元鈞,《Edward W. Said「東方主義」及其對台灣中小學課程改革之啟 示》,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8.陳怡伶,《台灣與中國意識在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角逐—以台灣歷史為 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 文,2010年。 19.林文賢,《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的台灣主體意識變遷之研究》,台北: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0.胡育仁,《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21.葉素菱,《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台灣史教材之內容分析》,花蓮:國立花蓮 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四、網路資源 1.鯨魚網站 http://www.hi-on.org.tw/ 2.PCHOME新聞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2008-11-20 3.李登輝民主協會網站http://www.lthsociety.org/ 4.台灣國網站http://taup.yam.org.tw/announce/ 5.蔣為文網站http://uibun.twl.ncku.edu.tw/ 6.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 f_ART_ID=308889 7.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8.李筱峰網站http://www.jimlee.org.tw/article.jsp? b_c_id=54&menu_id=4 9.全國博碩士論文網 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ccd=7N5dB1/record?r1=1&h1=1 10.華夏經緯網 〈中華一體&quot;與&quot;中華民族多元一體&quot;的由來〉 http://big5.huaxia.com/zhwh/gxjd/2329638.html 11.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8/01/11490- 2731891.htm#ixzz1ZbsZwVKH 五、英文資料 1. Ana Maria Alonso, &quot; The Effects of Truth: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ast and the imagining of Community,&quot; 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Vol. I, No. l (March 1988), p.40.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455/10819-
dc.description.abstract摘 要 二次大戰在美國於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隨著日本的投降終於劃下了句點,並結束在台灣五十年的殖民地統治。中華民國政府自國共內戰失利後,在美國的允諾下流亡至台,台灣成為國際強權冷戰下的結構體。國民政府入台後,因失去大陸政權的同時,檢討戰敗的因素中,為了鞏固其政權的穩定性及闡釋其正當性。對於全面掌控台灣的同時,也著手於教育的改變,並以「去日本化」及全面「中國化」的的教育方針為指導原則。威權黨國體制為了確保以中國為主的國家認同和政權的合法性,長期透過戒嚴手段限制人民的言論自由,並掌控教育體系,以中國為主體的意識型態加之於人民,特別以「中國意識」為座標的歷史教育,作為形塑意識型態為基礎與工具。 透過教科書的史觀的探討,讓我們檢視過去教科書中的史觀特色,去瞭解中華史觀下對台灣島民思維脈絡,國民政府對中華史觀的詮釋,及形塑台灣民族的國家認同。在霸權文化下,台灣人所建立的歷史觀,亦深受中原史觀之影響其思考邏輯與國家認同的關係。歷經「228事件」及白色恐怖的經驗,以及全面的「中國化」史觀薰陶下。後殖民的台灣人民,如患有「斯德歌爾摩症候群」般,受虐者認同加害者,其思考邏輯也呈現錯亂,誤以為「維持現狀」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殊不知台灣的處境如同「溫水中的青蛙」。因為過去的教科書從未告訴過你自身的歷史,中華民國在台政權的合法性?台灣國際地位的真相,仍未脫離後冷戰的架構下。 透過教科書的質性分析,及幾位資深教師現場多年的教學體驗,並利用社會科學法的問卷調查,來印證戰後小學教科書中的台灣史觀,呈現的面向,以瞭解台灣史學教育中所產生的遺緒,及台灣人民的思維,以及台灣在建立主體性教育及文化所面臨的困境。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英 文 摘 要 World War II after the U.S. dropped two atomic bombs in Japan, with the surrender of Japan finally draw the dot and the end of colonial rule in Taiwan for 50 years.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defeat of the civil war, ex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mises to Taiwan, Taiwan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powers under the Cold War structure. National Government to enter Taiwan, due to loss of the mainland regime at the same time, review the factors of the defeat,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stability of his regime and to explain its legitimacy. Full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begin to change in education, and to go to Japan &quot;and comprehensive&quot; China &quot;and the education policy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Authoritarian party-state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hina-based national identity and legitimacy of the regime, long-term limit people''s freedom of expression through martial law means, and control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a as the main ideology is imposed on the people, especially the &quot;Chinese consciousness coordinates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as shaping the ideology and tools. Through the textbook history of, let us view the past in the textbook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history Islander thinking context in Taiwan,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s interpret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shaping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ethnic groups in Taiwan. Under the hegemony of history created by the Taiwanese, and also by the Central Plains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cal thinking, and national identity. After the &quot;228 Incident&quot; and white terror of the experience,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quot;view of history nurtured. Post-colonial people of Taiwan, such as suffering from &quot;Stockholm syndrome&quot;, abused identity perpetrators, their logical thinking, showing confusion, mistaking the &quot;status quo&quot; is the best way to survive, does not know that Taiwan situation as a &quot;frog in warm water. Because in the past textbooks never told your own history, the legitimac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Taiwan regime? Taiwan''s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truth, not yet out of the post-Cold War framework.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extbooks, and several senior teachers live for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use of social survey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to prove the post-war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in Taiwan history, showing orien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Taiwan generated by the legacy of the thinking of the people of Taiwan, and Taiwan fac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jectivity education and cultural predicament.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目的………………………………………3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4 第四節 章節安排……………………………………………………17 第二章 中華史觀的特色 第一節 夷夏觀華夷之辨………………………………………………19 第二節 正統論與統一史觀……………………………………………24 第三節 造神運動與愚民政策…………………………………………29 第四節 本章小結………………………………………………………39 第三章 教科書中的中華史觀及台灣論述 第一節 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41 第二節 中原史觀下的疆域書寫……………………………………50 第三節 民族英雄與偉人……………………………………………58 第四節 中日戰爭與對日史觀………………………………………69 第四章 教科書中血緣的建構 第一節 台灣人的祖先都是中國人?…………………………………81 第二節 科學態度面對台灣人血緣—從基因看人類的遷移…………87 第三節 從族譜現象看台灣漢人的血緣迷思…………………………94 第四節 本章小結………………………………………………………96 第五章 開羅宣言與台灣主權 第一節 教科書中的開羅宣言…………………………………………98 第二節 歷史的回顧………………………………………………103 第三節 國際強權對台灣地位片面的政法主張…………………107 第四節 本章小結……………………………………………………111 第六章 後殖民與台灣困境 第一節 後殖民論述內涵………………………………………113 第二節 後殖民下的台灣困境………………………………115 第三節 後殖民下台灣人的性格與思考邏…………………128 第七章 台灣史教學與困境探討 第一節 教師台灣史認知問卷與分析………………………………135 第二節 台灣史教學困境與教師深入訪談…………………………148 第八章 結 論…………………………………………………………159 參考書目……………………………………………………………167zh_TW
dc.language.isoen_USzh_TW
dc.publisher歷史學系所zh_TW
dc.relation.uri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5-1606201215551700en_US
dc.subjectTextbooken_US
dc.subject教科書zh_TW
dc.subjectChina historyen_US
dc.subjectTaiwan Historyen_US
dc.subjectPost-colonialen_US
dc.subject中華史觀zh_TW
dc.subject台灣史zh_TW
dc.subject後殖民zh_TW
dc.title小學教科書中的中華史觀之研究 ---兼論台灣史教學與困境zh_TW
dc.title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in elementory school textbooks --- and the comments of teaching and difficulty in Taiwan Historyen_US
dc.typeThesis and Dissertationzh_TW
item.openairetypeThesis and Dissertation-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18cf-
item.languageiso639-1en_US-
item.grantfulltextnone-
item.fulltextno fulltext-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所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