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21044
DC 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 | 吳秀明 | zh_TW |
dc.contributor | 林昱梅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劉姿汝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舒雲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en, Su-Yun | en_US |
dc.contributor.other | 中興大學 | zh_TW |
dc.date | 2009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4-06-06T07:15:07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4-06-06T07:15:07Z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學位論文、中文書籍 1. 李兆國(2003),標準制定組織及標準專利權之爭議,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 廖義男、劉美華、吳秀明、莊春發、黃銘傑、蘇永欽合著(2001),公平交易法施行九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初版,台北:元照。 3. 陳家駿、羅怡德(1999),公平交易法語智慧財產權—以專利追索為中心,初版,台北:五南。 4. 陳櫻琴(2005),競爭理論與案例評析,初版,台北:五南。 5. 陳櫻琴(2005),科技產業的第五元素—競爭法的架構與解讀,初版,台北:翰蘆圖書。 6. 陳國慈(2004),科技企業與智慧財產權,二版,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7. 黃立(1999),民法債編總論,二版,台北:元照。 8. 黃茂榮(1993),公平交易法理論與實務,初版,台北:根植法學。 9. 黃銘傑(2006),競爭法語智慧財產法之交會—相生與相剋之間,初版,台北:元照。 10. 曾淑華(1999),DVD光碟機產業發展探討,台北:工研院IEK電子組。 11. 曾孝明(2004),台灣產業的對焦與失焦,初版,台北:御書房出版有限公司。 12. 張美惠譯(1999),卡爾.夏培洛、海爾.韋瑞安著(1998),資訊經營法則(Information Rules),台北:時報。 13. 楊崇森(2003),專利法理論與應用,初版,台北:三民。 14. 資策會MIC(1996),數位視訊產品技術發展趨勢分析,台北:資策會。 15. 劉承愚、賴文智(1999),技術授權契約,初版,台北:智勝文化。 16. 劉江彬、黃俊英(2004),智慧財產管理總論,初版,台北:政大科技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17. 劉仁傑(1997),重建台灣產業競爭力,初版,台北:遠流。 18. 賴源河審編(2000),公平交易法新論,初版,台北:元照。 二、 期刊論文、研究計畫報告 1. 王偉霖、張俊宏 (2007),競爭規範對技術授權之限制—以美國及台灣法律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8卷第12期,頁119-157。 2. 李素華(2003),技術標準制定之競爭法規範與調和,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5卷第1期,頁117-178。 3. 李昂杰(2003),淺介「技術標準制訂」與「專利聯盟」之交錯,科技法律透析,第15卷第8期,頁4-9。 4. 李世章(2004),產業標準化專利授權問題之探討,亞洲專利代理人協會中華民國總會會訊,第7卷,頁41-48。 5. 宋皇志(2004),瓶頸設施理論在智慧財產權之適用,月旦法學,第115期,頁160-179。 6. 何愛文(2003),專利聯盟所生競爭法上爭議,公平交易季刊,第11卷第4期,頁1-30。 7. 洪永杰(2005),「可攜式電磁驅動衝擊型手工具專利分析與創新設計」計畫書,元智大學最佳化研究實驗室。 8. 范曉玲(2006),獨占與兼容:產業標準與專利池之反壟斷審查—從飛利浦案所涉聯合行為談起,萬國法律,第145期,頁47-60。 9. 陸義淋(2000),我國產業的專利權利金談判策略建議,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7卷,頁29-31。 10. 廖義男(1993),公平交易法之立法目的與保護之法益—第一條之詮釋,公平交易季刊,第1卷第1期,頁1-10。 11. 黃銘傑(2008),技術標準與專利聯盟(Patent Pool)中獨占地位之取得及其濫用時之救濟措施初探,全國律師,第12卷第1期,頁27-39。 12. 黃銘傑(2002),專利集管(Patent Pool)與公平交易法—評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飛利浦等三家事業技術授權行為之二次處分書案,月旦法學,第87期,頁122-148。 13. 黃銘傑(2001),專利授權與公平交易法—以拒絕授權與強制授權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20期,頁14-22。 14. 黃惠敏(2008),智慧財產權利之行使與公平交易法之界線,全國律師,第12卷第1期,頁79-93。 15. 張聖怡(2001),由飛利浦光碟授權案探討專利聯合授權的法律爭議,智慧財產權管理,第29期,頁52-60。 16. 張弘毅(2002),我國CD-R產業之專利現況與國外專利權人之授權情形,智慧財產權管理,第32期,頁33-40。 17. 馮達發(2008),產業標準與市場競爭,全國律師,第12卷第1期,頁71-78。 18. 蔡英文(1991),公平交易法與智慧財產權,政大法學評論,第44期,頁255-268。 19. 鄭培毓(2000),我國DVD產業前景探討,光電產業與技術情報,第30期,頁39-45。 20. 主持人:鄭中人,與談人:王式禹、江滋邦、周錦煜、陸義淋、陳櫻琴、樊治齊(2003),政府如何協助廠商因應國外專利權人不當行使或濫用專利權,智慧財產權月刊,第54期,頁77-94。 21. 雜誌編輯組(2000),萬能燒錄片資料藏寶庫,PC 2000,第9期,頁116-121。 三、 官方資料 1.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0年1月20日公處字第021號處分書。 2.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1年4月25日公處字第091069號處分書。 3.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95年4月26日公處字第095045號處分書。 4.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90年11月16日台90訴字第067266號訴願決定書。 5.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91年12月26日院台訴字第0910091970號訴願決定書。 6. 行政院經濟部訴願審議委員會95年6月16日經訴字第09506170420號訴願決定書。 7.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5年度訴字第2783號裁判書。 8.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2年度訴字第908號裁判書。 9.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2年度訴字第01132號裁判書。 10.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2年度訴字第01214號裁判書。 11. 最高行政法院第96年度判字553號裁判書。 四、 網路資料 1. CD的種類簡介,嘉怡實業有限公司,http://we.wedo.com.tw/prof/6.htm。 2. “GSM、GPRS、WCDMA…的通信協定您知道多少?”, http://usersbest.myweb.hinet.net/pdf/ 10-GSMGPRSWCDMA.pdf。 3. HD-FVD官方網站,http://www.fvd.org.tw/。 4. U-Audio編輯部,「BD與HD DVD之戰即將落幕—未來將以BD獨占鼇頭」,音響共和國網站, http://news.u-audio.com.tw/newsdetail.asp?newsid=275。 5. 天津光寶光碟有限公司網站, http://www.china-tb.com/web/pro/gy.htm。 6. 王尹軒報導,「不滿專利強制授權 歐盟擬告台灣」,工商時報,2008年1月31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10+122008013100588,00.html。 7. 存儲時代網站,http://www.stor-age.com/stor-age/2005/0331/398810.shtml。 8. 林男錡報導,「台灣實施專利強制授權,荷商飛利浦認違反WTO規定向歐盟申訴」,2007年1月23日, 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83878。 9. 飛利浦官方網站Licensing Programs, http://www.ip.philips.com/services/?module=IpsLicenseProgram&command=View&id=19&part=7。 10. 張智星,HTM簡介與應用, http://140.114.76.148/jang/books/html/。 11. 黃弘毅報導,錸德與飛利浦達成Veeza授權許可協定,科技日報,2006.09.26, http://www.hope.com.tw/paper/day.asp?PAPER=1&DATE=2006.09.27。 12. 黃智銘報導,飛利浦Veeza台四大光碟片廠拒絕再玩,中時理財,2007.09.04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9+122007090400662,00.html。 13. 楊一晴報導,美國參眾兩院提出嚴禁專利藥廠簽訂授權學名藥協議系列法案,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法律要聞,at http://stlc.iii.org.tw/ContentPage.aspx?i=2366。 14. 劉恒成,藍光DVD產業發展現況,T I SC研究週報,2008.02.28, http://www.tisc.com.tw/new/newreport/industry/upload/industry20080229-2.pdf。 貳、英文文獻 一、 英文書籍 1. Calvani, T. and Siegfried, J. (1988): Economic Analysis and Antitrust Law,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 Hovenkamp, H. (1994): Federal antitrust policy: the law of competition and its practice, Minnesota: West Group. 3. Shapiro, C. and Varian, H. R. (1999): Information Rules-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Boston, Massachuset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二、期刊論文 1. Anthony, S. F. (2000): “Antitrus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From Adversaries to Partners,” AIPLA Quarterly Journal, 28:1. 2. Anton, J. J. and Yao, D. A. (1995): “Standard-Setting Consorita, Antitrust, and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64 Antitrust L.J. 247. 3. Easterbrook, F. (1986): “Workable Antitrust Policy,” 84 Mich. L. Rev. 1696. 4. Fox, E. M. and Sullivan, L. A. (1987): “Where Are We Coming From? Where Are We Going?,” 62 N.Y.U.L. Rev. 936. 5. Franzigner, M. R. (2003): “Latent Danger in a Patent Pool,” 91 CAL. L. REV. 1693. 6. Friedman, M. (1953):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 Hovenkamp, H. (1896): “Rhetoric and Skepticism in Antitrust Argument,” 84 Mich. L. Rev. 1721. 8. Lemley, M. A. (2002):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Standard - Setting Organizations,” 90 Cal. L. Rev. 1889. 9. Mueller, J. M. (2001): “Patenting Industry Standards,” 34 J. Marshall L. Rev. 897. 10. Posner, R. (1981): “The Next Step in the Antitrust Treatment of Restricted Distribution: Per se Legality,” 48 U. Chi. L. Rev. 6. 11. Posner, R. (1979): “The Chicago School of Antitrust Analysis,” 127 U. Pa. L. Rev. 925, 1979. 12. Shapiro, C. (2000): “Navigating the Patent Thicket: Cross Licenses, Patent Pools, and Standard-Setting,” 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Economy 1: 119-150. 三、官方資料 1. Act on Prohibition of Private Monopo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Fair Trade, at http://www.jftc.go.jp/e-page/legislation/ama/amended_ama.pdf. 2. Anaheim v. 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 Co., 955 F.2d 1373, 1380 (1992). 3. Antitrust Guidelines for Collaborations Among Competitors, Issued by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April 2000, at http://www.ftc.gov/os/2000/04/ftcdojguidelines.pdf. 4. California Motor Transport v. Trucking Unlimited, 404 U.S. 508 (1972). 5. Cummer-Graham v. Straight Side Basket Corp. 1421 F. 2d.646(5th Cir. 1944). 6. Eastman Kodak Co. v. Image Technical Services, Inc., 504 U.S. 451 (1992). 7. Guidelines on Standardization and Patent Pool Arrangements, at http://www.jftc.go.jp/e-page/legislation/ama/Patent_Pool.pdf. 8. In re Certain Recordable Compact Discs and Rewritable Compact Discs, [Investigation No. 337-TA- 474] Notice of Commission Determination of No Violation of Section 337(2004). 9. MCI Communications Corp. v. AT&T, Inc., 708 F.2d 1081 (1983). 10. Patent Pools :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Access in Biotechnology White Paper on Patent Pooling, issued by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11. Professional Real Estate Investors, Inc. v. Columbia Pictures Indus., Inc. 508 U.S. 49 (1993). 12. Standard Oil v. United States, 283 U.S. 163(1931). 13. Transparant-Wrap Machine v. Stockes & Smith, 329 U.S. 637(1947). 14. United States v. Univis Lens Co., 316 U.S. 241(1942). 15. United States v. Line Material Co., 333 U.S. 287(1948). 16. United States v. New Wrinkle, 342 U.S. 371(1951). 17. U.S. Philips Corp v. Princo Corp. and Princo America Corp., R.47.6 05-1388(Fed. Cir. 2006). 18. U.S. Philips Corp. v.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424 F.3d 1179, 1186 (Fed. Cir. 2005). 19. Walker Process Equipment, Inc. v. Food Machinery & Chemical Corp., 382 U.S. 172, 174 (1965). 四、網路資料 (一) 文章 1. Andrew Updegrove, Standards Wars: Situations,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 Consortium Standards Bulletin, at http://consortiuminfo.org/bulletins/mar06.php#feature (Apr. 8, 2008). 2. Common Patent Policy for ITU-T/ITU-R/ISO/IEC , at http://www.itu.int/ITU-T/dbase/patent/patent-policy.html ( Apr. 8, 2008). 3. David A. Balto, Standard Setting in a Network Economy, at http://www.ftc.gov/ speeches/other/standardsetting.shtm (Mar. 1, 2008). 4. ISO/IEC Directives, Part 1( Sixth edition, 2008 ), Article 2.14., at http://www.iso.org/iso/standards_development/processes_and_procedures/iso_iec_directives_and_iso_supplement.htm (Apr. 8, 2008) 5. IBM United States,z/OS basic skills information center, at http://publib.boulder.ibm.com/infocenter/zoslnctr/v1r7/index.jsp?topic=/com.ibm.zconcepts.doc/zconc_s360history.html (Feb. 25, 2008). 6. Jordan Greenhall, Obstacle: the patent thicket, at http://www.chiariglione.org/contrib/2003/030905greenhall01.htm (Apr. 8, 2008). 7. Mark Chase & Andrew Zinberg, The Battle Between Beta and VHS, at http://web.bryant.edu/~ehu/h364proj/sprg_98/chase/front.htm (Apr. 8, 2008). 8. “Significant Progress Made Toward Creation of Joint Blu-ray DiscTM Patent License”, MPEG LA Announcement, at http://www.mpegla.com/news/n_07-02-21_pr.pdf (Apr. 8, 2008). 9. “What are Standards?”, at ISO http://www.ansi.org/about_ansi/faqs/faqs.aspx?menuid=1 (Apr. 8, 2008 ). (二) 網站 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http://www.ansi.org/ 2.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STI) http://www.etsi.org/WebSite/homepage.aspx 3. DVD Forum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dvdforum.org/faq-forum.htm 4. MPEG LA http://www.mpegla.com 5. The Authoritative HD DVD FAQ: I. General Information , a. What is HD DVD? http://www.emedialive.com/articles/readarticle.aspx?articleid=11630#ia 6.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 http://www.w3.org/ | zh_TW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2104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aiwan has been a role of technology acceptor for a long time. The term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aking the technologies of foreign enterprises as base and further improving on the related directed technologies of manufacturing procedures. Although Taiwan is famous as producing low-cost but high quality products, the “patent right” is always the main problem. Because of using technologies of foreign patentee without licensing, many patentees come to these Taiwan enterprises asking for royalties. Patentee did have the right to prevent others from using the patent without licensing. However, when industry standard includes the protected patent, the situation is definitely different and the Philips CD-R license case is actually in that situation. By the function of lock-in and network effect, the patent right will get further market power. If the patentee asks the licensee for unreasonable loyalty or refuses to license, that may cause the limitation of competition. 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discus the related disputes from the aspect of industry standard and then dwells on the explanations and remedies from the aspect of Anti-trust Law. The discours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part is about Patent Pool and Concerted Action; the other part is about the situation of industry standard including protected patent and the related legal disputes. In the end, take this case as model to discuss that what kind of patent right problem will the DVD industry in Taiwan face and offer some suggestions.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我國長久以來都屬於技術輸入國,早期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多為跟隨國外已有之基礎技術,進一步在製造流程等應用技術上改進,製造出品質優良,但成本低廉的科技產品。惟當產能、產量到達一定數量後,就引起該技術專利所有權人或企業的注意,繼而來台向該未經協議授權即使用其技術的廠商追索權利金,本文之飛利浦光碟授權案即是如此。專利權人本有排除他人未經同意使用其專利技術之權利,惟當該專利權與產業標準結合後,因為網路效應和套牢的作用,其專利權之市場力量就增強,此時若專利權人提出高額的授權金,或是拒絕授權,不僅有限制競爭的問題,亦恐將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 本文藉由對飛利浦光碟授權案全盤的認識,並從產業技術標準和其對產業的影響角度切入,討論該產業技術標準中若涵蓋有受保護之專利權時,所可能產生的反競爭效果,然後從競爭法之角度論述在法律上可能的解釋與救濟方式。最後再回到本案事實部分。其論述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專利聯盟(patent pool)與聯合行為的相關問題;第二部分則討論受專利權保護的專利技術被產業技術標準所包含,因而所生之市場力量對被授權人造成過多壓力,使被授權人無與之協議的空間,造成獨占力濫用的效果時,法律上有何相關理論可資運用。 最後,以本案為模型,進一步套用於今年(2008年)才正式分出勝負的藍光光碟規格戰,此一結果對台灣光碟廠商有何意義,後續有何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 zh_TW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簡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 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飛利浦光碟授權案之經過 5 第一節 案件緣起 5 第二節 飛利浦光碟授權案在我國發展之情形 5 第三節 飛利浦光碟授權案在國外之發展 34 第四節 小結 39 第三章 產業標準及專利權與競爭法之交錯研究 41 第一節 概論 41 第二節 產業標準概論 42 第三節 產業標準、專利權與競爭法之交錯 56 第四節 小結 91 第四章 理論提出與飛利浦光碟授權案之法理評析 93 第一節 本案技術層面分析 93 第二節 聯合行為與專利聯盟之法理分析 103 第三節 獨占地位之認定與關鍵設施理論 123 第四節 濫用獨占地位之法理評析 129 第五節 小結 132 第五章 結論 135 第一節 飛利浦光碟案之啟示 135 第二節 CD-R經驗於藍光光碟產業發展之借鏡 139 第三節 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51 詳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 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飛利浦光碟授權案之經過 5 第一節 案件緣起 5 第二節 飛利浦光碟授權案在我國發展之情形 5 第一項 行政院公平會第一次處分書 7 第一款 專利聯盟(Patent Pool)與聯合行為之認定 7 壹、 三家事業具有水平競爭關係 7 貳、 針對公平會理由之評析 9 第二款 獨占事業之認定及與濫用獨占地位之行為 9 壹、 本案特定市場範圍之界定 9 貳、 飛利浦公司濫用市場力量之情形 10 參、 針對公平會理由之評析 10 第二項 行政院訴願決定與公平會第二次處分書 11 第一款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第一次訴願決定 11 第二款 行政院公平會第二次處分書 12 壹、 本案特定市場範圍之認定 12 貳、 三家事業具有水平競爭關係 13 參、 針對公平會理由之評析 14 第三項 行政院訴願決定與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15 第一款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第二次訴願決定 15 第二款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16 壹、 三家事業是否具有水平競爭關係 17 貳、 獨占事業之認定與濫用市場地位之行為 18 參、 對高等行政法院之見解評析 20 第四項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 21 第一款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內容概述 21 第二款 未決之爭議問題 22 第五項 國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特許實施案 22 第一款 案情提要 22 第二款 經濟部訴願決定之內容理由 24 第三款 國碩特許實施案後續發展 27 壹、 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27 貳、 本案之影響與現況 28 第六項 飛利浦公司新授權契約相關案件 31 第一款 案情提要 31 第二款 處分書理由 31 壹、 要求提供製造設備清冊及書面銷售報告之部分 31 貳、 關於授權金定價和回饋授權部分 32 第三款 飛利浦公司後續措施概況(Veeza專利授權模式) 32 第三節 飛利浦光碟授權案在國外之發展 34 第一項 飛利浦光碟授權案在美國之情形 34 第一款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處理經過 34 壹、 ITC於2003年10月之初判 34 貳、 ITC於2004年3月之終判 35 第二款 CAFC對飛利浦光碟授權案之處理 37 第二項 海牙法院對飛利浦公司與巨擘公司訴訟之中間判決 37 第一款 案件緣起 37 第二款 判決理由 38 第四節 小結 39 第三章 產業標準及專利權與競爭法之交錯研究 41 第一節 概論 41 第二節 產業標準概論 42 第一項 產業標準簡介 42 第二項 產業標準之定義 44 第三項 產業標準形成之方式 45 第一款 事實上的產業標準 45 壹、 定義 45 貳、 專利授權聯盟 46 參、 標準戰爭 46 第二款 由政府部門所制定的產業標準 48 第三款 由私人組織所制定的產業標準 49 壹、 既已存在的法人組織制定技術標準 50 貳、 新設法人組織制定技術標準 50 第四項 產業標準與網路效應之交互作用 51 第一款 網路效應與正反饋理論 52 壹、 網路效應 52 貳、 正反饋理論 53 第二款 產業標準對企業間商業競爭的影響 55 第三節 產業標準、專利權與競爭法之交錯 56 第一項 專利制度的目的 56 第一款 專利制度之意義與功用 56 第二款 承認專利制度之理論根據 58 第三款 專利制度之辯論 61 第二項 競爭法的立法目的 63 第一款 美國反托拉斯法的立法目的 63 壹、 概論 63 貳、 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的目的觀 64 參、 民粹主義(Populist)的目的觀 67 肆、 目的觀對違法性判斷的影響 68 第二款 日本獨占禁止法的立法目的 69 壹、 獨占禁止法之沿革 69 貳、 獨占禁止法之立法目的 70 第三款 我國公平交易法之立法目的 72 壹、 概論 72 貳、 我國公平交易法之立法目的 73 第三項 專利權之權利行使與公平交易法適用間之衝突與調和 76 第一款 公平交易法與專利權之關聯 77 壹、 專利權與所有權之不同 77 貳、 從經濟學之角度論專利權特色 77 參、 公平交易法與專利權兩者之關係 78 第二款 我國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條之定位 79 壹、 適用除外說 79 貳、 權利濫用說 80 參、 違背立法意旨說 80 肆、 訓示規定或確認說 81 伍、 違法考量因素說 82 陸、 阻卻違法事由說 82 柒、 小結 82 第三款 專利權的行使與公平法之適用 84 壹、 權利金收取之差別 84 貳、 授權所附帶之限制條件 85 參、 回饋授權或專利累積 85 肆、 專利壟斷權之延伸 86 伍、 專利聯盟(patent pool) 86 第四款 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訂定之「授權處理原則」 87 第四項 產業標準與市場競爭 88 第一款 新型態貿易壁壘 88 第二款 智慧財產權經濟 88 第三款 產業標準對市場競爭之影響 89 壹、 促進競爭效果 89 貳、 限制競爭效果 90 第四節 小結 91 第四章 理論提出與飛利浦光碟授權案之法理評析 93 第一節 本案技術層面分析 93 第一項 光碟的技術發展 93 第二項 光碟產業標準規格的形成 94 第三項 CD-R標準規格形成方式 95 第四項 CD-R技術與製造技術專利分析 96 第一款 CD-R製造技術 96 第二款 國內外廠商CD-R專利分析 100 壹、 國外CD-R Patent lists中之專利分析 100 貳、 台灣廠商專利分析 101 參、 小結 103 第二節 聯合行為與專利聯盟之法理分析 103 第一項 本案有關聯合行為認定部分之法理回顧 103 第二項 產業標準與專利聯盟 105 第一款 專利授權聯盟與技術標準制訂組織之差異 106 第二款 專利聯盟的考量 108 壹、 專利聯盟所生效益 109 貳、 專利聯盟所造成之社會成本 110 第三項 專利聯盟之反壟斷審查 112 第一款 美國FTC/DOJ競爭者聯盟反壟斷準則 112 第二款 美國USPTO專利聯盟白皮書與DOJ商業審查函 113 第三款 美國智慧財產授權之反拖拉斯準則 114 第四款 日本FTC標準化與專利聯盟安排準則 115 第五款 我國公平交易法對聯合行為的規範 117 第四項 本案專利聯盟授權協議與聯合行為之法理評析 117 第一款 產業標準規格制定與專利聯盟 118 壹、 產業標準規格部分 119 貳、 專利聯盟行為與聯合行為 120 第二款 結論與問題:聯合行為與獨占之認定 122 第三節 獨占地位之認定與關鍵設施理論 123 第一項 專利權所涉及之獨占地位濫用 123 第二項 關鍵設施理論(Essential Facility Doctrine) 124 第一款 關鍵設施理論概述 124 第二款 專利權成為關鍵設施之可能 125 壹、 關鍵設施理論於智慧財產權適用之正反理論 125 貳、 專利權可能成為關鍵設施 126 第三款 關鍵設施理論的判斷標準 126 第三項 關鍵設施理論於本案適用之法理分析 127 第四項 獨占地位與套牢(lock-in)理論 128 第一款 套牢理論 128 第二款 套牢理論於本案之法理分析 129 第四節 濫用獨占地位之法理評析 129 第五節 小結 132 第五章 結論 135 第一節 飛利浦光碟案之啟示 135 第二節 CD-R經驗於藍光光碟產業發展之借鏡 139 第一項 DVD規格之發展 140 第二項 HD DVD與藍光光碟(Blu-ray Disc)的標準戰爭 141 第三項 從CD-R到DVD到藍光光碟—台灣廠商的困境 144 第一款 DVD部分 144 第二款 藍光光碟部分 145 第三節 建議 147 第一項 關於專利聯盟部分 147 第二項 關於藍光光碟的規格建立 148 第三項 關於智慧財產權管理部分 149 參考文獻 151 圖次 圖表 1 龐大的光碟家族(資料來源:嘉亨科技《光碟百科》) 95 圖表 2 光碟製造流程八步驟 資料來源:天津天寶光碟網站 96 表次 表格 1 國外三大廠CD-R專利數量現況(國際分類G11B007) 102 表格 2 飛利浦在台灣之CD-R專利 102 表格 3 太陽誘電在台灣之CD-R之專利 102 表格 4 我國CD-R廠商專利件數與專利態樣統計 103 表格 5 HD DVD與BD間之規格戰爭事件沿革 142 | zh_TW |
dc.language.iso | en_US | zh_TW |
dc.publisher | 科技法律研究所 | zh_TW |
dc.relation.uri |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5-0311200621402500 | en_US |
dc.subject | 產業標準 | zh_TW |
dc.subject | Industry standard | en_US |
dc.subject | 必要專利 | zh_TW |
dc.subject | 競爭法 | zh_TW |
dc.subject | 聯合行為 | zh_TW |
dc.subject | 專利聯盟 | zh_TW |
dc.subject | 獨占 | zh_TW |
dc.subject | 關鍵設施理論 | zh_TW |
dc.subject | essential patent | en_US |
dc.subject | Anti-trust Law | en_US |
dc.subject | concerted action | en_US |
dc.subject | patent pool | en_US |
dc.subject | monopoly | en_US |
dc.subject | essential facility doctrine | en_US |
dc.title | 產業標準及專利權與競爭法競合之研究-以飛利浦光碟授權案為中心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f the Co-opetition of Industrial Standard with Patent Rights and Anti-trust Law-Focus the Considerations on the Philips CD-R License Case | en_US |
dc.type |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zh_TW |
item.openairetype |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 |
item.openairecristype | 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18cf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en_US | - |
item.grantfulltext | none | - |
item.fulltext | no fulltext | - |
item.cerifentitytype | Publications | -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法律學系 |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