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27656
標題: | 水稻玉米輪作制度下施用堆肥對土壤肥力及作物產量之影響 Effects of compost application on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under rice-corn rotation |
作者: | 楊明富 Yang, Ming-Fu |
關鍵字: | AGROGEOLOGY;水稻;SOIL-SCIENCE;玉米;輪作制度;土壤肥力;作物產量;逢機完全區集設計;化肥區;混合區;有機質含量及PH值;土壤學;土壤科學 | 出版社: | 土壤學研究所 | 摘要: | 本研究乃利用堆肥之施用,在長期水旱輪作制度下,觀察其土壤肥力變化情形及對產 量之影響。田間試區採逢機完全區集設計,分3處理4重複,共12小區。三種肥料 處理:(1)、化肥區,按一般推薦量施用。(2)、混合區,1/3氮肥;1/2 磷、鉀肥及堆肥(前兩作20 t/ha, 後四作60t/ha )。(3)、1/2磷、鉀肥及 堆肥(前兩作40 t/ha ,後四作60t/ha )。於植前、生長期、抽穗期(玉米)或孕 穗期(水稻)、收獲期採集表土(0—20cm )及心土(20—40cm); 玉米於抽穗期採 穗葉、收獲期採植體與穗粒。水稻於分檗期及收獲期採植體與殼粒,分析土壤理化性 質及植體養分元素含量。 試驗結果顯示,三種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及PH值均較試驗前提高,以全量堆肥區增加 最顯著。土壤有效性氮的變化則隨不同之耕作環境而有不同之變化,一般旱田土壤有 效性氮高於水田土壤。秋作玉米收獲後有效性磷雖大量嗇,然而於春作水稻收獲後, 土壤有效性磷則急劇下降。交換性鉀之變化,除76年秋作玉米有增加之趨勢,77 年春作水稻有下降之現象外,其餘各作則無明顯之變化。交換性鈣之變化趨勢與交換 性鉀類似,鎂則六期作均無明顯變化,而且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水稻及玉米對養分之 吸收,除了氮素各期作處理間均達顯著差異外,磷、鉀、鈣、鎂等養分元素,在旱田 情形下,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而水田下,則大部分均達顯著差異。 由產量資料可知,半量堆肥及全量堆肥區雖仍不若完全化肥區,然而經三年六期作後 ,處理間之差距逐漸減少。76年秋作玉米及77年春作水稻其產量百分率分別為10 0,84,68。 而77年秋作玉米及78年春作水稻產量百分率分別為100, 90, 81 及100,96 ,85。78 年秋作玉米及79年春作水稻之產量, 亦有相似之結果。顯示堆肥之效應已開 始發揮。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27656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土壤環境科學系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