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27965
標題: | 台灣南部鄉村地區公共設施之研究 HU, SHI-MING |
作者: | 胡世銘 HU, SHI-MING |
關鍵字: | TAIWAN;台灣;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鄉村;公共設施;區域經濟理論;空間階層;生活圈;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 | 出版社: | 農業經濟研究所 | 摘要: | 一、研究目的: 根據區域經濟理論,各種公共設施服務之提供,在一個區域內不同規模之都市及其周 圍腹地─鄉村地區能形成─合理的分布,使所有的居民能夠享受各種公共設施服務。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基於此本文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目前南部鄉村地區公共設施之分布情形,並劃分其地區等級。 (二)分析地區公共設施的利用程度。 (三)探討影響地區公共設施的因素,並展望未來可能的發展。 二、資料來源: 本文採用次級資料作為分析對象,其主要來源為: (一)台閩地區人口資料,內政部編印(二)台灣省家庭收支報告,省政府主計處( 三)電信統計要覽,電信總局(四)郵政統計要覽,郵政總局(五)台灣省公私有土 地面積與筆數總清查報告,省政府地政處(六)山坡地區域調查規劃報告,山地畜牧 局(七)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八)台灣地區農村經濟概況─農 作物生產統計,糧食局(九)台灣省各級學校名冊(四冊),省政府教育廳(十)各 縣市統計要覽(十一)筆者前往各級機關蒐集之資料。 三、研究方法: (一)綜合各家學說,而定義鄉村地區公共設施的項目。 (二)依空間階層的概念,就公共設施的現況劃分公共設施的地區等級。 (三)探討影響地區公共設施的因素,並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與群落分析(cluster analysis)以作為未來發展分析之參考。 四、研究結果: (一)無論在質與量的分析高、屏二縣的公共設施均較嘉、南二縣為差。 (二)影響鄉村地區公共設施發展的主要因子有三:一、地方經濟因子二、自然環境 與財政因子三、人口因子。 (二)未來公共設施的配置應以生活圈為基礎以建立城鄉地區階層。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27965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應用經濟學系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