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28587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李朝賢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LI, CHAO-XI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李宜謙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LI, YI-QIANen_US
dc.date1992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4-06-06T07:30:34Z-
dc.date.available2014-06-06T07:30:34Z-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455/28587-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係利用隨機性生產邊界模型與Gobb-Douglas生產函數估計臺灣虱目魚養殖農家之 技術效率,並確認影響農場間技術效率差異之重要因子。實證資料取自民國81年3 月 李朝賢教授與美國夏威夷大學合作之臺灣虱目魚養殖社經情況研究計劃調查資料,以 民國79年3 月至80年2 月之養殖期間共計九十戶的橫斷面資料做為分析與實證的依據 。經由分析結果,本文納幾項重要發現分述如下: 一、以隨機性邊界函數估計生產邊界的結果顯示,各要素投入平均而言以直接生產成 本的生產彈性最大,而以勞動支出的生產彈性最小。各類型養殖農家中,小規模養殖 農家以養殖面積的生產彈性最大,大規模養殖農家及鹹水與淡水養殖農家均以直接生 產成本的生產彈性最大。另外,代表誤差項之比的λ值在小規模農家、鹹水及淡水養 殖農家均大於1 ,顯示此三類農家間的生產誤差主要來自人為技術無效率所產生的差 異,而大規模養殖農家的λ值小於1 ,表示大規模養殖農家生產誤蒫主要來自隨機性 干擾因素所造成的差異。 二、個別養殖農家技術效率之估計結果顯示,大規模養殖農家的平均技術效率最高, 達0.83,其次為淡水養殖農家,平均技術效率值為0.78,最未者為小規模養殖農家的 0.66。另外,在同一類別農場間,技術效率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相差均非常懸殊,表示 存在許多重要的影響因子造成養殖農家間技術效率的顯著差異。 三、養殖農家間技術效率差異的來源在各類別農家間均有不同,每一勞動管理面積及 養殖規模對小規模養殖農家的技術效率具有正向的顯著影響,大規模養殖場的技術效 率差異來源為養殖場主年齡、養殖年數、教育年數及專業程度等,鹹水養殖農家的技 術效率受雇工比例及養殖年數等的影響,且均為正顯著性。淡水養殖農家的技術效率 受養殖場主年齡、專業程度及資本勞動比等影響。zh_TW
dc.language.isozh_TWzh_TW
dc.publisher農業經濟研究所zh_TW
dc.subject養殖漁業zh_TW
dc.subject虱目魚zh_TW
dc.subject技術效率zh_TW
dc.title臺灣虱目魚養殖技術效率之分析zh_TW
dc.typeThesis and Dissertationzh_TW
item.openairetypeThesis and Dissertation-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18cf-
item.languageiso639-1zh_TW-
item.grantfulltextnone-
item.fulltextno fulltext-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應用經濟學系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