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29215
標題: | 中國水仙種球肥大及開花調節之研究 | 作者: | 鐘清奇 ZHONG, QING-QI |
關鍵字: | 水仙;種球;肥大;開花;調節;鱗莖;閹割技術 | 出版社: | 園藝研究所 | 摘要: | 本試驗之研究在於調節中國水仙鱗莖之開花與培育種球最有效的方法,並瞭解其開花 習性,以促進花芽分化與發育,提早開花。首先使用閹割技術,配合不同栽植深度處 理,尋求種球肥大的可行方法。使用材料為自行培育之種球,經稻草燻煙、乙烯、E- threl 、低溫等處理,觀察對花芽分化、發育和打破休眠之作用。 促進種球肥大之閹割處理,雖未提高總球重,但球重40公克以上的大球比率提高,栽 植深度以6-9 公分覆土厚度處理者較佳,平均球重亦增加。但種球的栽植環境和後期 的肥培管理與種球的肥大,具有密切的關係。 為打破休眠所用之稻草燻煙、乙烯、Ethrel、低溫等處理皆具有提早萌芽效果,並以 5℃ 低溫冷藏處理1或2個月者最佳,可促進萌芽和提早開花。但2 個月以上的 5℃ 低溫冷藏,反使種球萌牙率降低,無法開花,且球根在土壤中停滯不生長,冷藏時間 愈長,則愈為嚴重。 對促進花芽分化而言,以乙烯500ppm處理大球時,1天者即具有效果,而以連續5天 處理者效果最大,小球仍以1天處理者效果較佳,時間愈長則效果有漸減的現象發生 。同時並可使重20-32 克之開花邊際大小的種球開花。其他處理則稻草燻煙對中球具 有促進開花效果,但對小球之影響效果較不顯著。部分處理的種球在花梗抽出後,有 產生消蕾的情形,影響開花量與品質, 此因花芽的發育期間低溫不足所致。花莖的長 度, 經打破休眠處理者皆比對照組短,但不同處理之間比較花朵數並無顯著差異,但 皆比對照組花朵數多。 球根貯藏期間利用不同溫度和不同時期處理乙烯,以觀察比較花芽分化變化,並利用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石臘切片、細胞色素氧化酵素胺基反應測定吸光度等觀察,觀察 結果以花芽創始之6-7 月間處理乙烯最具有效果。另外打破休眠的低溫處理應在球根 花牙分化到雌蕊分化(G Stage )或副花冠形成(PC Stage)之8 月下旬∼9 月中旬 間進行為宜。側芽的花芽分化在主芽將近完成之8∼9月後才開始進行, 乙烯等處理亦 具有提早側芽分化的效果。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29215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園藝學系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