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33383
標題: | 圓山溪之底床阻抗與輸砂量估測模式之探討 | 作者: | Huang, Hong-Bin 黃宏斌 |
關鍵字: | YUAN-SHAN-STREEN;圓山溪;RIVER-BED;TAIWAN;GRIFFITHS;SCHOKLITSCH-MODEL;AGRICULTURE;SOIL-WATER-CONSERVATION;WATER-SOIL-CONSERVATION;底床阻抗;輸砂量估測模式;輸砂量;河床;台灣;格瑞菲斯;蕭克立胥模式;農業;水土保持 | 出版社: | 水土保持研究所 | 摘要: | 本文為探討在陡坡粗顆粒條件下,由渠槽試驗數據所求得之模式對於天然河川之適用 性,並由河川現場採集之資料修正其係數,以建立河川之底床阻抗與沈滓運移量之初 步模式。 分析資料主要分為室內渠槽試驗與現場觀測兩大類。渠槽試驗數據及模式得自何智武 在台大水工試驗所所進行之湍流渠槽沈滓運移試驗結果。現場觀測資料有三個來源, 一為自68年7月至70年10月間久圓山溪現場觀測資料;其次為水利局自65年 1月至70年12月間之集集(濁水溪)與南北通橋(烏溪)兩水位流量站之實測資 料;另一則為格瑞菲斯(Griffiths )於1981年7月所發表之紐西蘭46條河川 ,共72個斷面之野外資料。 本文經分析與探討結果,獲得下列五項結論: (1)個別粒徑法對於本文各模式在應用時所產生之誤差,均較其它代表粒徑所產生 者為大。代表粒徑法中,以Dm 之t測體值與樣品標準偏差s值最小,但其矛盾點亦 最多。於本文中,蕭克立胥(schoklitsch )模式以Dm ,模式(一)、(二)則以 D為代表粒徑估算之效果較佳。 (2)將六種輸砂量模式與蕭氏模式對照,並經現場資料驗證後,以何氏在台大所建 立之模式(一)採用D為代表粒徑者效果最佳。經正後之推移質沈滓運移模式為: qs =0.6121 D. S. D.(q-qc ) 其中qc =-3.040×10 D. log S-4.078× 10 D.上式中,q、qc 、qs 依次為單位河寬之流量、起動流量 及沈滓運移量,單位均為cms/m;D為沈滓粒徑,單位為m;S為河床坡降。 (3)由現場資料之分析結果獲知,曼寧粗糙係數隨輸砂量之增加而增;大於同一流 量時,則隨坡度之增大而增大。尤其在彎曲河段處,其值之變化更為顯著。 (4)經現場資料修正後之無維度曼寧粗糙係數 (5)以濁水溪及烏溪之資料所得之無維度曼寧粗糙係數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33383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水土保持學系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