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36843
標題: | 始源積儲關係對大豆子粒充實期及充實速率之影響 Effect of source-sink manipulation on seed filling period and filling rate in soybeen [ glycine max (L.) merr. ] |
作者: | 張建生 ZHANG, JIAN-SHENG |
關鍵字: | SOURCE;始源;SINK-STRENGTH;GLYCINE-MAX-(L.)-MERR;積儲;大豆;充實期;充實速率 | 出版社: | 農藝研究所 | 摘要: | 大豆〔Glycine max(L﹒)Merr〕之子粒充實期已被證實為受遺傳因子控制之生理性 狀間,品種間差異,且與產量呈正相關,而子粒充實速率同為決定產量之另一種要因 子。Egli氏等(1978)指出子粒充實速率除受子葉細胞數目多寡之影響外,亦受 種子大小之左右。因此子葉細胞數較多或子粒較大之品種,常具有較快之充實速率。 根據此一說法,似乎顯示大豆種子充實速率與始源強度(Source Strength )無關, 而由積儲(Sink Strength )之論點,又似乎與多位學者強調「延緩大豆葉片之老化 」可能對產量有所助益之說法有些矛盾之處。本研究之目的,即在透過始源與積儲強 度之改變,藉以求證大豆種子充實速率,究竟是受制於始源亦或之積儲,而始源積儲 間之改變,是否同樣影響到種子充實期之長短明這些資料之收集,實有助於吾人對大 豆種子發育之瞭解。 本研究供試品種為十石及花蓮一號,分別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1987年夏至19 88年夏)及中興大學農場(1988年夏)進行,當大豆生育至R3 ∼R4 期,至 田間進行摘葉及摘莢處理,花蓮試區謹將第四及七節位(自頂端算起)中間葉摘除, 該節位之莢亦摘除約1∕3,中興大學試區則將所有節位之中間葉片及1∕3莢摘除 ,並標定供取樣。調查項目包括子粒充實期,充實速率。另外子粒充實期間調查葉面 積,生長速率,葉綠素含量,比葉重,光合作用(並計算氣孔及葉肉阻力),葉片、 葉柄、莢壁及子粒在充實期間澱粉等含量之變化。其結果如下: (一)春作之子粒充實期較長,夏作子粒充實速率較快。(二)花蓮一號在春作充實 期較長,且因子粒較大,故充實速率亦較快,至R6 ∼R7 期仍可維持較高速率,因 此顯示高產。(三)摘葉及摘莢處理對有效充實期影響不大,分別較對照縮短2天及 延後1天。(四)摘萊處理可使子粒乾物累積速率增加,而種皮單位表面積乾物累積 速率則稍增。(五)其他性狀如百粒重,以摘莢處理最重,葉綠素含量比葉重在子粒 充實期亦以摘葉處理下降較慢。(六)澱粒含量之化變,一般自R5 ∼R6 期開始下 降,其中葉片之澱粉含量在R6 以花蓮一號摘莢處理下節位含量較高,至R8 則以摘 葉下節位葉片含量較高,十石亦略同。葉柄及莢壁澱粉含量亦以摘莢處理較高,至R 8 期時,葉柄則以摘莢及對照二處理含量較高,莢壁澱粉含量處理間差異不大。子粒 中澱粉含量,二品種均以摘莢處理含量最高,至R8 期含量降至約50㎎∕g ,且處 理間差異不大。(七)光合作用在子粒充實期以十石之摘莢處理較高。(八)大豆子 粒有效充實期不因始源或積儲改變而有差異,但摘莢處理可使百粒重增加,子粒乾物 累積速率亦增加,顯示子粒充實期,若能使始源強度增加,將可使子粒充實速率增加 ,或可提高大豆產量。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36843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農藝學系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