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50586
標題: 北美原住民文學與文化研究:匯勘歷史、再現與詩學-世界再魅: 當代北美原住民文學生產與文化詩學
Re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A Perspective on Contemporary Native North American Literary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Poetics
作者: 阮秀莉
關鍵字: 北美原住民文學與文化;語文;文化詩學;神話詩學;薩滿寫實;再魅;基礎研究
摘要: 
本計畫以世界再魅為聚焦點,連結當代北美原住民的文學生產與文化詩學研究。世界再魅是一個後現代的批評探索,其對像為現代性所去魅的世界,基本的框架和術語來自Max Weber 社會科學的哲學。世界再魅是一個跨學際的議題,尤其宗教學和生態論述特別關照,處理現代性的不足和失敗,試圖修補現代性獨尊合理性,造成自然與文化、理性與想像的鴻溝。世界再魅適足以凸顯當代北美原住民文學的薩滿寫實特色,原住民的宇宙總體觀和萬物有靈觀為原住民現代文學的神話詩學奠基。本計畫考察原住民寫作所彰顯的迥異於西方的世界觀和存在方式,原住民作者在主流文化裡寫作,帶入獨特的文化符碼,展現人類作為地球住民的另一種風範。原住民作者藉由寫作翻轉「想像的現實」,彰顯一般被批評為原始、迷信的印地安文化實為繁富而複雜,展現他們與有機世界的溝通,與宇宙力量密切的互動,出入人與非人的世界。就此而言,原住民作者轉譯自然與人文,科技與靈性,現代和後現代文化之間的嫌隙,並貢獻文化再魅的運動。本計畫以三年時間探討北美原住民文學參與世界再魅的潛能,第一年工作重點為「跨界想像:薩滿的文化詩學」,第二年著重「宇宙總體觀的復甦」,第三年計畫著重「世界再魅」,從原住民的文學生產和文化詩學,深入表層的種種魅幻情節,探入原住民文學的深層運作和意義,帶出文學的薩滿神入和跨界匯通的能力,和後現代的再魅運動對話,並提供再魅的動能,並發展具有人類學反思的跨界連結(interconnectedness),和現象學的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互相觀照。本計畫以原住民論原住民,以Vine Deloria, jr.的著作為代表。計畫探討的作家,涵蓋多人,從激發美國原住民文藝復興潮流的Scott Momaday 到Sherman Alexie,包括MarmonSilko, Gerald Vizenor, Louise Erdrich, Linda Hogan, Thomas King, 這些作家不論在原住民或非原住民世界,都具有代表性地位及廣泛讀者。Len Findlay 推動加拿大原民化人文學門,曾說,人類最初就是原住民(the Indigene)。這句話也為本計畫「原住民文學與世界再魅」做了極佳的註解。
URI: http://hdl.handle.net/11455/50586
其他識別: NSC95-2411-H005-015
Appears in Collections:外國語文學系所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