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57723
標題: | 從經營管理的觀點探討人工林與生物多樣性 | 作者: | 羅紹麟 Shaw-Lin Lo |
關鍵字: | 經營管理;人工林;生物多樣性 | Project: | 台灣林業科學, Volume 29, Issue 5, Page(s) 11-19.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Volume 29, Issue 5, Page(s) 11-19.. 「森林經營管理的理論與實務」羅紹麟教授著作選集I, Page(s) 93-102. |
摘要: | 人工林在本質上技術集約、經營效率以及管理目標方面異於天然林。近二十年來永續經營的觀念不斷深植民心,其中生態系經營中不可或缺的多樣性也被正式引進林業經營,對天然林而言,其內容與解釋問題似乎較少,但在人工林中卻無法完全接受,因此為達到有效目的,人工林的多樣性可以擴大解釋到樹種、冠層、應用技術,經營階段及經營目標等,較有實質的意義,也較可行。若依上述之範圍執行,則人工林之樹種選擇,未來宜增加種類採混合林方式或小面積單一樹種,大面積多樹種,以增加其多樣性或考慮林木立體結構或近天然林之人工林;在冠層多樣性方面可考慮加強二層林,但避免層次過多反增加實施作業困難;技術應用上可同時採用不同方法靈活運用,區塊化或地方應為優先,即育林技術儘量由地方去決定;經營之多階段性可依林木之發育階段進行符合目標之階段方法,而在時間上及空間上予以調整配合,如選擇疏伐量、形式等;至於目標多樣性更是今日多元社會大眾所期待者,並講求目標之彈性,即現有目標在階段性或優先性基礎下予以彈性調整,以符合時間與空間上最有利。未來台灣人工林在森林撫育上似乎可以考慮集中在疏伐、強化林分邊緣、間植或留存更新苗之撫育以及修枝上做工夫。未來育林經濟上,如能設計減少人工但又不損撫育品質務實方法,則混合樹種之選擇,栽植株數標準之重新擬定,簡易綜合撫育方法之開發,以及擴大育林目標彈性,似乎是當前達成人工林多樣性的不二策略。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57723 | ISBN: | 8011020196 | ISSN: | 1026-4469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森林學系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