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66531
標題: | 台灣鴨鵝環狀病毒抗體檢測技術之建立與防治方法之研究 Establishment the Procedure for Antibody Detection and Method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of Goose Circovirus and Duck Circovirue in Taiwan |
作者: | 張伯俊 | 關鍵字: | 畜牧獸醫類;基礎研究 | 摘要: | 鵝環狀病毒(Goose circovirus,GoCV)與鴨環狀病毒(Duckcircovirus,DuCV)為新興之水禽傳染病源,此二病毒分別於1999 年及2003年間於德國地區首度發現,而台灣地區之GoCV 與DuCV,則是由本研究室分別於2001 年及2003 年間於雲林及屏東等地發現。序列分析結果顯示,台灣GoCV 分離株與德國GoCV 相當接近,但台灣DuCV 分離株則可分為兩型,一型為與德國DuCV 株類似者(96%序列相同性),另一型則為與德國DuCV 株相距較遠者(82%序列相同性)。除序列分析外,本研究室也建立了以PCR 及定量PCR 來診斷與區分GoCV 與DuCV 之技術。由於GoCV 與DuCV屬新發現之病毒,目前仍無任何抗體檢測方法與疫苗可供使用,本計劃即擬以兩年時間,對台灣地區鴨鵝環狀病毒之致病力、抗體檢測,與疫苗開發工作進行研究,研究之重點有四項:第一項為DuCV 不同基因型分離株(本土型與德國型)之致病力比較研究;第二項為建立GoCV 與DuCV 抗體力價檢測方法之標準程序,方法為以原核(E.coli)及真核(桿狀病毒/昆蟲細胞)系統,表現GoCV 與DuCV 之Rep 與Cap 蛋白作為抗原,另外也將進行病毒顆粒之純化作為抗原,再以上述三種來源之抗原,分別建立Western blot 與ELISA 技術,藉以評估何者為最佳抗原,並建立GoCV 與DuCV 抗體檢測之標準程序。第三項工作則是GoCV 與DuCV 次單位疫苗與不活化疫苗之研發,方法為以原核及真核系統所表現之Cap 蛋白,以及純化之病毒顆粒,分別研製不活化疫苗,並免疫鴨、鵝隻後,以攻毒試驗判定上述三種疫苗之效能,並評估次單位疫苗之潛力。第四項工作則是建立GoCV 與DuCV 之〝感染性選殖株〞(infectious clone),並藉以開發GoCV與DuCV 之基因缺損活毒疫苗。本研究室目前已完成台灣DuCV〝感染性選殖株〞質體之構築工作,在此計劃中,將持續進行GoCV〝感染性選殖株〞之構築工作,並以肌肉注射、華氏囊內注射及其它方式測試其感染力。如獲成功,將再以定位突變法,針對病毒之promoter/enhancer 區域進行突變,藉以開發弱毒株疫苗。總結而言,雖然水禽環狀病毒之致病力目前仍未有定論,但近年來諸多研究顯示,分離自各種動物之環狀病毒,多數皆具致病性或免疫抑制能力。由於GoCV 與DuCV 屬新近發現之病毒,其相關之研究報告相當少,因此本研究之成果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另一方面,由本研究所建立之抗體診斷技術與疫苗研發相關成果,也有助於台灣地區水禽類環狀病毒之防治,對本土養禽產業之競爭力將有所助益。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66531 | 其他識別: | NSC95-2313-B005-037-MY2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