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77702
標題: | 臺灣ニ於ケル樟腦專賣事業ノ沿革 台灣樟腦專賣事業的沿革 |
作者: | 佐藤仙夫 | 關鍵字: | 樟腦專賣;樟樹造林事業;製腦企業;中國製腦企業 | 摘要: | 日本領台前,台灣樟腦事業是由外國所掌控,納入日本版圖後,首先排除特權,實施專賣制度,之後則進一步實施內台共通的專賣制度。在領台40年間,台灣樟腦的產量約占全日本總生產的5.5成,樟腦事業為台灣總督府增加不少財政收入,成為總督府重要的收入來源,加上台灣的山地開發、產業的振興也帶來相當大的助益。 台灣製腦產業源自中國,較確切時期則應是鄭成功時代。明朝末年中國漢族來台人數漸多,當時中國的泉、漳等地已經有製腦業的產生,其原先專作藥材使用。台灣納入清朝版圖後,受制於禁令的因素,清廷在治台政策上禁止伐木製腦,移居來台的漢人有的越入蕃界,濫伐森林,因而與原住民產生糾紛。清朝時期,不斷更改樟腦專賣制度、課稅法,其間又與外國產生紛爭,表面上外國僅只是取得通行證,船隻得以在高雄港居留,並將收購的樟腦運出港口,但實際上,這些來自外國的販賣行為卻掌控了整個台灣的樟腦產業,壟斷利益。因此,台灣納入日本版圖後,明治28年(1895)即公佈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等取締規則。另外,與外國交涉事件頻傳,為避免造成樟腦市場價格的下滑,或是製腦業者受課稅所苦,降低成本而擅自粗製濫造、隨便採伐原料等行徑,因此設定了樟腦的專賣規則,主要是為解決1869年英國與清朝兩國所締結的樟腦事業條約,藉由專賣制度的實施,發揮其取締的效力,隨著主權的變遷,原先英清兩國所簽訂的條約即當失效。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77702 | 其他識別: | nchul-tb-023118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圖書館 |
Show full item record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