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87919
標題: 牛樟芝活性研究進展
作者: 謝翰文
王升陽
Project: 興大農業, Issue 76, Page(s) 23-27.
摘要: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加上多樣化的氣候環境,使得台灣孕育了非常豐富的植物及微生物資源,其中也包含非常多具有醫療保健功效的中草藥材(包括菇菌類),牛樟芝正是台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中草藥。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 Syn. Antrodia camphorate, Taiwanofungus camphorates)又稱為樟生薄孔菌、牛樟菇、樟芝、紅樟芝、血靈芝、樟內菇、紅樟菰等,在分類地位上屬於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薄孔菌屬,是台灣特有的一種真菌。文獻報導野生的牛樟芝只生長於牛樟樹(Cinnamomum kanehirai)上。牛樟樹為台灣特有的本土樹種,早期廣泛分布於台灣海拔450~2000公尺,濕度較高且溫度稍低之中海拔闊葉林區內,過去常被使用於雕刻用材,亦被用作抽取精油的原料,也因為過度的砍伐,現今天然牛樟樹的數量已非常的少,被列為瀕臨絕種的樹種。
  外觀來看,牛樟芝之多呈橘紅色,其型態則較多樣化,通常為板狀或鐘狀,並在表面並分佈許多的菌孔,若直接品嘗則具有苦味並帶辣味。民間相傳牛樟芝對腹瀉、腹痛、高血壓、糖尿病、尿蛋白、肝硬化、肝癌等症狀或疾病具有非常良好的療效,又因其產量稀少,因此目前可算是一種非常貴重的藥材,以新鮮樟芝來說,600 克(每台斤)的售價已高於十萬元台幣。過去幾年,由國科會與農委會等機構所支持的研究計畫,已陸續證實牛樟芝具有非常多的生物活性,如抗癌、抗發炎、抗氧化、保肝、保護神經元等。本文即是分別從子實體和菌絲體的角度來對牛樟芝生物活性作一綜合整理報告。
URI: http://hdl.handle.net/11455/87919
Appears in Collections:第76期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76期(全).pdf30.02 MBAdobe PDF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