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93131
標題: 好萊塢電影在美國文化霸權下的角色
The Role of Hollywood Movies in American Cultural Hegemony
作者: 黃止一
Chih-I Huang
關鍵字: 好萊塢電影;文化霸權;意識形態;人權;資本主義;民主;軟實力;巧實力;Hollywood Movies;American Cultural Hegemony;Ideology;Human Rights;Capitalism;Democracy;Soft Power;Smart Power
引用: 壹、中文參考資料 一、專書 大衛.普特南(David Puttnam),李欣等 譯(2001),《不宣而戰:好萊塢VS全世界》。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巴里.利特曼(Barry Litman),尹鴻等 譯(2005),《大電影產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王加豐與周旭東(2005),《美國歷史與文化》。浙江:大學出版社。 王北固(2001),《左看右看好萊塢》。臺北市:文苑出版社。 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曹雷雨等 譯(2000) 《獄中劄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托比.米勒(Toby Miller),蔡如一 譯(2003),《好萊塢與世界》。上海:學林出版社。 朱剛(1997),《薩伊德》。臺北﹕生智出版。 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張瑞玉 譯(2004),《資本主義與自由》。香港:商務印書館。 何新(1999),《新戰略論-何新戰略思想庫-政治文化篇》。四川:人民出版社。 貝拉.巴拉茲(Béla Balázs),何力 譯(1982),《電影美學》。中國:電影出版社。 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吳曉輝等 譯(2005),《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北京:東方出版。 唐納德.懷特(Donald White),徐朝友 譯(2002) 《美國的興盛與衰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孫晶(2004),《文化霸權理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徐中孟(2012),《世界文化創意產業園研究》。台灣:秀威資訊。 馬修.弗雷澤(Matthew Fraser),劉滿貴等譯(2006) 《軟實力:美國電影、,流行樂、電視和速食的全球統治》。北京:新華出版社。 曹長青(2004),《美國價值》。臺北市:玉山社。 理查.麥特白(Richard Maltby),吳菁等 譯(2005),《好萊塢電影—1891年以來的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北京:華夏出版社。 麥克.費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楊渝東 譯(2009),《消解文化:全球化、後現代主義與認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王宇根 譯(1999),《東方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王志弘等 譯(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出版。 楊慎生(1996),《英美電影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興洲(2005),《動態的東亞經濟合作:理論性爭辯與實踐》。台北市興茂圖書。 董小川(2006),《美國文化概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漢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盧明華等 譯(1995),《國際縱橫策論:爭強權,求和平》。上海:譯文出版社。 劉立行(1998),《電影理論與批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劉立行(2009),《國家電影制度:政治、經濟、文化、產業之理論與實務》。新北市:正中書局。 閰學通、孫學峰(2001),《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Denis McQuail,陳芸芸等 譯(2010),《McQuail's大眾傳播理論》。台灣:韋伯文化。 Georg Simmel,陳戎女 譯(2002),《貨幣哲學》。北京:華夏出版社。 James Joll,石智青 校(1994),《葛蘭西》。臺北:桂冠圖書。 二、期刊論文 王炎(2013),〈貪婪與罪惡共舞的華爾街之狼〉,《大眾電影》,第24期,頁50-51。 王珍與何劍波(2013),〈好萊塢電影中的美國文化價值觀解讀〉,《電影文學》,第15期,頁10-11。 王勝利(2003),〈華爾街:美國的造夢工廠〉,《北京物價》,第5期,頁38。 王新霞(2009),〈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現代美國夢分析〉,《電影評介》,第11期,頁47。 王霄飛(2006),〈論二戰期間好萊塢故事片中的日本人形象〉,《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2期,頁65-66。 王曉德(2003),〈關於'美國化'與全球多元文化發展的思考〉,《美 國研究》,第3期,頁97。 托比.米勒(2003),〈好萊塢與世界〉,《電影藝術》,第3期,頁113。 朱波(2010),〈淺談好萊塢電影中的美國文化價值觀〉,《時代文學》,第7期,頁239。 朱默(2012) 〈夢想照進現實-試述美國電影中的美國夢〉 《電影評介》,,,第23期,頁10。 米建榮(2009)〈後殖民視角下的美國電影〉 《長城》,,,第12期,頁188。 何月(2000),〈好萊塢電影-美國文化中的空降兵〉,《市場觀察》,第12期,頁90-93。 吳東威(2007) 〈美國運動電影之社會意涵分析-以《洛基》為例〉 《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6期,頁328-330。 呂昊(2012),〈從《功夫熊貓1,2》看中國文化大行其道好萊塢〉,《海外英語》,第5期,頁198。 李一鳴(1997) 〈當代美國的文化經典—《阿甘正傳》〉 《當代電影》第2期,頁96。 李柏思(2001) 〈美國人的特性及其對美國教育的影響〉 《美國研究》第1期,頁124-131。 李運河(2013),〈歷史觀照下的好萊塢電影華人形象考究〉,《電影文學》,第13期,頁15-16。 李麗珍(2011),〈解讀華爾街中的美國文化危機〉,《新聞愛好者》,第4期,頁31。 肖華鋒與鄧曉偉(2006),〈從文化帝國主義看美國的文化擴張〉,《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頁107-113。 林立樹(2007),〈資本主義文化的理路〉,《輔仁歷史學報》,第20期,頁18-21。 徐建鋼(2008),〈美國電影中的文化透視〉,《電影評介》,第7期, 頁8-9。 郝薇薇(2007),〈美國電影體現出的美國精神〉,《科學時代》,第12期,頁120。 張孫晨(2012),〈文化輸出還是文化入侵-以美國動畫電影中的中國元素為例〉,《劇影月報》,第3期,頁21。 張琪(2010),〈從美國主流電影看美國主流文化〉,《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頁53-54。 張翠玲(2012),〈美國精神的中國化表達-《功夫熊貓2》給中國電影的啟示〉,《青春歲月》,第4期,頁17。 郭春林(2011),〈電影'小鬼當家'輸出的美國文化理念〉,《長城》,第4期,頁88-109。 郭赫男與顏春龍(2008),〈神性敘事:美國後現代文化在電影媒介中的傳播〉,《戲劇文學》,第6期,頁88-91。 陳曉雲(1998) 〈美國電影:話語霸權與意識形態神話〉 《當代電影》第2期,頁39。 楊鈞皓(2012),〈淺析好萊塢影片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影視文學》第5期,頁53。 裡克.屈爾(2008)〈上海手勢:好萊塢全球市場輸出與扭曲的中國形象〉《上海大學學報》,第15卷第2期,頁53-56。 劉軍(2003),〈多彩的自由之旅:讀《美國自由的故事》〉,《史學理論研究》,第1期,頁136-139。 劉琨(2009),〈好萊塢對美國國家形象的塑造〉,《電影評介》,第14期,頁12。 劉潔亮(2013) 〈從電影'超人'看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 《電影文學》第6期,頁107-108。 戴爾(2008),〈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男性形象〉,《四海茶座》,第7 期,頁58-59。 韓向華(2010) 〈從原版英文電影解讀西方文化價值觀〉 《時代文學》第2期,頁196。 羅天昱(2008) 〈解析好萊塢功夫熊貓對中國元素的多方位演繹〉 《電影評介》,第19期,頁50。 蘇珊.朗格(Susanne Langer),鮑玉珩 譯(1987),〈關於電影的筆記〉,《世界電影》,第1期,頁62。 三、學位論文 徐嘉廉(2008),《美國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之研究》。新北市:私立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是陷阱〉,《看著海洋》(2014/05/23 瀏覽),http://ppt.cc/al0L。 〈中華民國憲法第22條〉,《全國法規資料庫》(2014/3/5瀏覽), http://ppt.cc/7(_4。 〈古蘭經文第2章193節〉,《古蘭經漢譯經文》(2014/3/4瀏覽), http://ppt.cc/R4Kt。 〈伊朗抨ARGO反伊朗〉 《新華社》,(2014/05/21瀏覽),http://ppt.cc/IBcW。 〈好萊塢正在影響中國〉 《文化中國》,(2014/5/13瀏覽),http://ppt.cc/kd~a。 〈好萊塢真的向'中國藝術'投降了嗎?〉 《新華網》(2014/5/13瀏覽),, http://ppt.cc/okmp。 〈兩部華爾街升級男人裝備〉,《世界新聞報》(2014/5/11瀏覽), http://ppt.cc/u5YK。 〈或受到奧巴馬影響,好萊塢刮起'黑色風潮' 〉《東亞日報》,(2014/6/19 瀏覽),http://ppt.cc/mC3g。 〈金正日之子在日本被扣〉,《BBC中文網》(2014/3/4瀏覽), http://ppt.cc/f8Y8。 〈金正日是超級影迷 朝鮮動畫堪比好萊塢〉《網易新聞》,(2014/3/4瀏覽), http://ppt.cc/0b~X。 〈紅潮入侵改頭換面,中共變朝共〉,《大紀元時報》(2014/5/25瀏覽), http://ppt.cc/Vdjx。 〈涉美化奴隸制度,劍橋亂世佳人舞會取消〉 《中國報新聞網》(2014/4/6, 瀏覽),http://ppt.cc/4mnC。 〈從2013美式足球超級盃賽事來觀察廣告、社群大戰〉,《Dimension》 (2014/4/29瀏覽),http://ppt.cc/6h~3。 〈從好萊塢電影看美國文化傳播及對中國的啟示〉,《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4/6/7瀏覽),http://ppt.cc/x6GV。 〈從希拉蕊的「巧實力」看蔡英文的「大抉擇」,〉《美麗島電子報》(2014/6/19 瀏覽),http://ppt.cc/v0-t。 〈從奧斯卡與金球得獎影片 可預知誰當選美國總統〉,《ETtoday》 (2014/1/10瀏覽),http://ppt.cc/jWY-。 〈華爾街投行男是怎麼穿的〉,《FT中文網》(2014/5/11瀏覽), http://ppt.cc/tXqm。 〈奧巴馬:電影電視是美國外交的重要部份〉,《美國之音》(2014/6/19瀏覽),http://ppt.cc/Fwn6。 〈奧斯卡大咖自拍照推特轉發231萬次,三星手機搶盡鋒頭〉,《東森電 子報》(2014/3/3瀏覽),http://ppt.cc/VQDS。 〈奧斯卡頒獎典禮吸睛 收視率創10年新高〉 《自由電子報》,(2014/3/4 瀏覽),http://ppt.cc/R9tV。 〈頌詩集-23自由頌〉,《翼報》(2014/6/18瀏覽),http://ppt.cc/smZ5。 〈歐巴馬拼連任 好萊塢明星挺身造勢〉,《環球網》(2013/12/5瀏覽),http://ppt.cc/osMg。 〈鋼鐵人3裡的滿大人與好萊塢電影的國際政治學〉,《電影裡的歷史角 落》(2014/5/13瀏覽) ,http://ppt.cc/lyJ1。 〈邁向社會主藝文化強國的偉大進軍〉,《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6/6瀏覽),http://ppt.cc/nmwc。 〈變形金剛3中國廣告殖入的秘密〉,《網易娛樂》(2014/5/25瀏覽), http://ppt.cc/czxD。 〈中國內地最高電影票房收入列表〉,《Wikipedia》(2014/06/10瀏覽),http://ppt.cc/mmP2。 托馬斯.多爾蒂,〈美國電影有什麼特色?〉,《美國電子期刊》(2013/5/20瀏覽),http://ppt.cc/64b7。 江寒,〈'大片'概念應正本清源〉,《人民網》(2013/5/31瀏覽), http://ppt.cc/zQwp。 陳筱晶,〈金正日反美,骨子裡酷愛美國文化〉 《雜誌生活網》(2014/3/4,瀏覽),http://ppt.cc/K5rc。 詹姆斯.彼得拉斯 〈二十世紀末的文化帝國主義〉,,《中國與世界》(2014/6/18瀏覽),http://ppt.cc/eFY~。 蘇卿,〈奧斯卡與美國文化〉《愛看網》,(2013/12/5瀏覽),http://ppt.cc/pnMj。 五、其他 徐遵慈,〈WTO與企業-限制血鑽石,WTO輸好萊塢〉,《工商時報》, 2007年3月18日,版A7。 貳、英文參考資料 一、專書 Balio, Tino (1985), The American Film Histor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Boritt, Gabor S. (1994), Lincoln and the Economics of the American Dream.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Davis, Merryl and Ziauddin, Sardar (2003), Why do people hate America?.Icon Books, Ltd. DeBauche, Leslie Midkiff (1997), Reel Patriotism: The Movies and World War I. Madison, Wisconsin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Ellis, Jack C. (1994), A History of Film. Allyn &Bacon. Gramsci, Antonio (1971),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Mintz, Steven(2001), Hollywood's America: United States History Through Its Films. New York: Brandywine Press. Moller, Jens Ulff (2001), Hollywood's Film Wars with France. N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Neale, Stephen and Smith, Murray (1998), Contemporary Hollywood Cinema. Psychology Press. Nye, Joseph S. (1990),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Publishers. Nye, Joseph S. (2004),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Reynolds, Richard (1994), Super Heroes: A Modern Mythology.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Said, Edward W. (1994), Orientalism. London: Penguin. Shaheen, Jack G. (2001), Reel Bad Arabs: How Hollywood Vilifies a People. New York :Interlink Publishing Group. Vanham, Peter (2010), Social pow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London:Taylor &Francis. Williams, Raymond (1983),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Rev. Ed. New York: Oxford UP . 二、期刊論文 Keohane, Robert and Nye, Joseph S., (1998),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oreign Affairs, Vol.77, No.5, pp. 86-87. Grantham, Bill (1996), 'America the Menace: Frances Feud with Hollywood,' World Policy Journal, Vol.15, Issue 2,p.61. 三、網路資料 '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 2013,' MPAA (2014/5/24), http://ppt.cc/jnvK. 'Iron Man 3': The Mandarin's origins explained, Yahoo Movies (2014/6/7),http://ppt.cc/LTw4. '2013 in film', Wikipedia(2014/3/3), http://ppt.cc/x9qu. 'Americans Consider Individual Freedoms Nation's Top Virtue, 'Gallup(2014/6/18), http://ppt.cc/Hj4l. 'Capitalsim,' Oxford Dictionaries (2014/5/1), http://ppt.cc/3lH-. 'Capitalsim,'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2014/4/30), http://ppt.cc/CfQQ. 'Cinema Facts', Screenvision(2014/1/2), http://ppt.cc/eC5J. 'Cultural Wars' , the Economist(2014/2/10), http://ppt.cc/cj3Y. 'Quotes from Wall Street,' IMDb (2014/05/09), http://ppt.cc/EUXe. 'The American Jobs Creation Act Of 2004', USA-investment-tax (2013/12/5),http://ppt.cc/dNJf. 'The Forbes Fab 40: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Sports Brand 2013,' Forbes(2014/4/29), http://ppt.cc/D6OU. 'Top 250,' IMDb (2014/6/18), http://ppt.cc/A4e5. '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National Archives(2014/1/12), .http://ppt.cc/Xkiq. Arnold Schwarzenegger's Biography, The Movie Times(2013/12/10),http://ppt.cc/yR0m. Batman, IMDb(2013/12/10), http://ppt.cc/-ACG. Box Office Mojo, http://www.boxofficemojo.com. Democracy, Oxford Dictionary (2014/6/14), http://ppt.cc/ypQf. History of Edison Motion Pictures(2013/10/20), http://ppt.cc/fUIK. Kim Richard Nossal, 'Lonely Superpower or Unapologetic Hyperpower? Analyzing American Power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Biennial meeting(2013/6/6), http://ppt.cc/ScKb. Matthew Alford and Robbie Graham, 'Covert Action: The Deep Politics of Hollywood,' Mathaba (2013/12/5), http://ppt.cc/EiRx. Mimi Hall, 'Hollywood, Pentagon share rich past', USA Today (2013/12/5),http://ppt.cc/kVnY. Nobel Lecture, Nobelprize.org (2014/6/18), http://ppt.cc/e9HP. Peter Debruge, 'Film Biz, Military Unite for Mutual Gain,' Variety(2013/12/5), http://ppt.cc/KdbA. Quotes from Independence Day, IMDb(2014/4/30), http://ppt.cc/8ECe.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BoxOffice Mojo(2013/12/10), http://ppt.cc/FHCe. Top Gun, BoxOffice Mojo(2013/12/10), http://ppt.cc/pFJR. Trivia of The Cheat, IMDb(2014/5/20), http://ppt.cc/LmBG. 四、其他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Motion Picture & Television Industry to the United States, MPAA 2012.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Motion Picture & Television Industry to the United States, MPAA 2013.
摘要: 
This research wants to discuss the role of Hollywood Movies in American Cultural Hegemony. It's Hollywood Movies that US used as a tool to send her ideology and stand strong as the ruler of the world. Movies are selected from those produced after the Soviet Union collapse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ree kinds of ideology, which are typical and essential in American Culture, that can be found in the movies, they are Human Rights,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The article lists and compares some classic movies match to the ideologies mentioned above, and provides some pictures to support its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movie can be a really efficient way to spread the
ideologies. The US government uses it as a weapon to denounce the enemies while praising the US. Second, movies are also used as a machine to spread the American Culture. Last but not least, US earn bunches of money back when
selling tickets and American Culture to the world. For further research, US are coming out a new strategy named 'Smart Power', which is the combination of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Considering that China is emerging out from the
surface as a strong competitor, Smart Power will be a X-factor to American Cultural Hegemony in the future.

本文旨在研究好萊塢電影在美國文化霸權所扮演角色,以及美國如何透過好萊塢電影傳播美國精神,維持其世界強權地位。時間範圍擇定冷戰後上映電影作為主要比較研究案例,嘗試透過基本人權、資本主義及民主政體等三個美國主要的意識形態進行分析,各列舉數部近期代表影片及其相關內容論述,並提供影像佐證好萊塢電影對美國文化傳播之重要性。研究發現,電影特有的主觀特質十分適合作為傳播美國文化的載具。好萊塢電影在美國文化霸權扮演幾個重要的角色:首先作為美國白宮的武器,宣揚美國、貶低競爭對手;其次,作為美國文化輸出的載體,藉全球化之便行銷美國文化;其三,電影作為一個文化產業卻具有強烈的商業利益,在商業越強勢,在文化傳播上就越成功。面對未來,美國提出結合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巧實力戰略,其軟硬結合的比重,將是決定新世紀美國文化霸權戰略重要的一環。
URI: http://hdl.handle.net/11455/93131
Rights: 同意授權瀏覽/列印電子全文服務,2018-07-16起公開。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際政治研究所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Existing users please Login
nchu-104-5101022018-1.pdf4.45 MBAdobe PDFThis file is only available in the university internal network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