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hdl.handle.net/11455/95647
DC 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 | 吳政憲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杜肇元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ao-Yuan Tu | en_US |
dc.contributor.other | 歷史學系所 | zh_TW |
dc.date | 2018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8-10-12T02:39:48Z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徵引書目 一、中文檔案 〈總統蔣中正伉儷與克萊恩先生全家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47-145。 〈U2機案及快刀計畫C123機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02-001。 〈U2機案及快刀計畫C123機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02-004。 〈U2機案及快刀計畫C123機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02-005。 〈U2機案及快刀計畫C123機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02-002。 〈U2機案及快刀計畫C123機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02-003。 〈總統蔣中正參觀桃園空軍基地空照判讀作業〉,《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44-284。 〈蔣經國照片資料輯集—民國五十年至五十二年〉,《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30204-00006-021。 〈U2機案及快刀計畫C123機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02-007。 〈空照判讀—中共沿海港口機場暨軍事設施機艦動態(一)〉,《蔣經國總統文物/文件/黨政軍文卷/大陸情勢與反攻》,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26-002。 〈空照判讀—中共沿海港口機場暨軍事設施機艦動態(一)〉,《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26-003。 〈空照判讀—中共沿海港口機場暨軍事設施機艦動態(一)〉,《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26-004。 〈空照判讀—中共沿海港口機場暨軍事設施機艦動態(一)〉,《蔣經國總統文物/文件/黨政軍文卷/大陸情勢與反攻》,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4-00026-005。 〈蔣中正接見卡德談話紀要〉,《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301-00012-007。 〈蔣中正接見賴特談話紀要〉,《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301-00012-010。 〈蔣中正與克萊恩談話紀要〉,《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5-00057-001。 〈軍事—U2機偵察任務(二)〉,《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2-00139-026。 〈蔣經國與納爾遜會談紀要(五)〉,《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301-00007-002。 〈專案計畫—中美聯合情報工作U2機偵照等〉,《蔣經國總統文物/文件/忠勤檔案/》,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100-00030-003。 〈專案計畫—巨光計畫U2機偵照任務等〉,《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100-00031-008。 〈總統蔣中正與空軍英雄王政文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57-083。 〈空軍作戰(二)〉,《蔣經國總統文物/文件/忠勤檔案/》,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100-00094-007。 〈空軍作戰(二)〉,《蔣經國總統文物/文件/忠勤檔案/》,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100-00094-021。 〈總統蔣中正接見空軍第六大隊分隊長陳懷生上尉〉,《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29-014。 〈總統蔣中正接見空軍英雄陳懷生〉,《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46-050。 〈總統蔣中正與空軍英雄李南屏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52-090。 〈空軍作戰(二)〉,《蔣經國總統文物/文件/忠勤檔案/》,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100-00094-021。 〈總統蔣中正與桃園空軍健兒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44-277。 〈總統蔣中正與空軍英雄葉常棣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52-089。 〈總統蔣中正召見空軍英雄王政文張立義王錫爵等人偕空軍總司令徐煥昇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57-082。 〈總統蔣中正與空軍英雄張立義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55-274。 〈總統蔣中正接見空軍英雄王錫爵張立義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55-272。 〈總統蔣中正與空軍英雄華錫鈞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47-043。 〈空軍黑貓中隊上校隊長楊世駒生平事略〉,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1280015570001A。 〈總統蔣中正與空軍英雄楊世駒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24-193。 〈總統蔣中正與空軍楊世駒中校合影〉,《蔣中正總統文物》,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46-190。 〈馬英九總統出席「高空的勇者-黑貓中隊特展」(講話參考資料)〉,《馬英九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80000000792A。2010年10月8日。 二、中文專書 中國空軍百科全書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空軍百科全書》上卷,北京市:航空工業出版社,2005。 中國空軍百科全書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空軍百科全書》下卷,北京市:航空工業出版社,2005。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部,《長空殉道者:陳懷生》,臺北市: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部,1963。 王聖之,《中共解放軍發展之研究》,臺北市:台澳天一出版社,1996。 向敬成、張明友等著,《雷達系統》,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衣復恩,《我的回憶》,臺北市: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2011。 吳蘇燕,《高技術戰爭中的「耳目」-電子偵察系統》,北京市: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 呂芳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重要史料彙編:中美協防(一) 》,臺北市:國史館,2013。 呂芳上,《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下冊,臺北市: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2011。 呂芳上,《蔣中正先生年譜》冊12,臺北市:國史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共同出版,2015。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北京市:三民書局,2003。 沈傑、萬彤著,《孫子兵法》,新北市:漢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6。 沈麗文,《黑貓中隊:七萬呎飛行紀事》,臺北市:大塊文化出版社,2010。 周谷,《外交祕聞:一九六0年代台北華府外交秘辛》,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林虎,《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北京市:解放軍出版社,2001。 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加拿大:明鏡出版社,1996。 保羅·艾登著,西風譯,《運輸機·偵察機·加油機·預警機·電子戰機》,香港:全球防務出版公司,2012。 哈用‧勒巴克,《空軍特種作戰史回顧》,新北市:中華戰史文獻學會,2015。 洪堡,《中央情報局檔案CIA》,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翁台生,《CIA在臺活動秘辛──西方公司的故事》,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翁台生、Chris Pocock,《黑貓中隊:U2高空偵察機的故事》,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袁文先、楊巧玲,《百年電子戰》,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中國戰史大辭典-兵器之部》,臺北市:國防部印製中心,1996。 張其昀,《先總統蔣公全集》冊三,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 張維斌,《快刀計畫揭密:黑貓中隊與台美高空偵察合作內幕》,臺北市:新銳文創出版,2012。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市:臺灣書房,2008。 習賢德,《統獨啟示錄》,臺北市:亞太圖書公司,2004。 郭冠麟,《高空的勇者:黑貓中隊的口述歷史》,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0。 傅中,《飛虎‧黑蝙蝠及黑貓》,臺北市:知兵堂出版社,2013。 傅振國,《昨天的秘密》,北京市: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0。 傅振國原著,劉文孝補校,《昨天的秘密-中共人民解放軍抗擊U-2秘辛》,臺北市:中國之翼出版社,1992。 揭暄,《揭子戰法》,北京市: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 華錫鈞,《戰機的天空:雷霆‧U2到IDF》,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1999。 楊英科、李宏、許寶民,《雷達測量與應用》,北京市: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葉常棣口述,龍隨雲著,《英雄無悔:一個偵察機飛行員的故事》,臺北市:國家出版社,2015。 解放軍生活雜誌社編,《黑貓中隊的剋星》,北京市:解放軍出版社,1997。 賈永、何建華、汪瀾,《親歷八十年輝煌-為您講述 80 幕經典軍史背後的故事》,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劉文孝,《中共空軍史》,臺北市:中國之翼出版社,1992。 劉易斯、薛里泰等著,王德錄譯,《大漠深處-中國原子彈祕聞錄》,湖南省長沙市: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88。 劉長敏,《神秘的空中間諜:U-2飛機事件始末》,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 蔡榮邦,《悶葫蘆裏的春秋》,臺北市:高手專業出版社,2006。 謝茂淞,《空軍照相偵察機部隊史》,新北市:中華戰史文獻學會,2015。 謝軍、朱祥清、范銀飛等,《江西省志-軍事志》,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軍事志編纂會,1997。 謝雪疇,《中國空軍擊落U-2紀實》,北京市: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7。 邁克爾·貝斯洛斯著,唐步生、張玉河等譯,《五一風雲-U-2事件內幕》,北京市:軍事譯文出版社,1986。 鍾堅,《爆心零時-兩岸邁向核武歷程》,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4。 羅傑克里夫(Roger Cliff)等作,黃文啟翻譯,《21世紀中共空軍用兵思想》,臺北市: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2。 鐵夫著,張立義自述,《衣冠塚外的我:不是英雄,是倖存者》,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7。 酈能敬、金兆恂,《軍事電子技術概論》,北京市:國防工業出版社,1997。 三、中文期刊 中央月刊編輯,〈黑貓勇士-航發中心主任華錫鈞上將〉,《中央月刊》(臺北市:中央綜合月刊雜誌社,1992年12月),第25期,頁54。 白錫純、岳振華,〈當年我們打U-2〉,《軍營文化天地》(北京市: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4年),第1期,頁20-22。 沈耘,〈美蔣又挨一耳光〉,《山花》(貴州省貴陽市:山花雜誌社,1963年12月),第12期,頁31。 岳振華,〈擊落美製U-2飛機作戰追記〉,《百年潮》(北京市:中國中共黨史學會,2002年),第5期,頁17-22。 范梓,〈空軍照相技術中隊〉,《傳記文學》(臺北市:傳記文學出版社,2011年5月),第588期,頁118-123。 高興華,〈黑貓中隊隊徽的小故事〉,《中華民國的空軍》(臺北市:國防部,2015年11月),第906期,頁16-17。 健譯,〈戰術偵察〉,《空軍學術月刊》(臺北市: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1962年3月),第63期,頁22-25。 張春旺,〈電子反制裝備形態之演化〉,《空軍學術月刊》(臺北市: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1977年5月),第246期,頁65。 張春旺,〈電子反制與反反制作戰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臺北市: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1974年9月),第214期,頁34。 張勝坤、陳國強、謝操,〈導彈雷達尋的制導分析〉,《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四川省成都市: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10月),第4期,頁52。 張勝坤、陳國強、謝操,〈導彈雷達尋的制導分析〉,《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四川省成都市: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10月),第4期,頁52。 郭檢生口述、郭華元著,〈我參加了三打美制U-2飛機的戰鬥〉,《老友》(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委老幹部局,2014年2月),第2期,頁16-17。 陳恒安,〈南鄉子〉,《山花》(貴州省貴陽市:山花雜誌社,1963年12月),第12期,頁31。 陳輝亭,〈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射殺U-2終極解密〉,《航空周刊》(北京市:中國中共黨史學會,2005年),第28期,頁32-36。 葉文欽,〈讀「黑貓中隊」這段歷史〉,《中華民國的空軍》(臺北市:國防部,2012年11月),第854期,頁11-13。 劉君揚,〈追懷黑貓英雄王濤先生〉,《傳記文學》(臺北市:傳記文學出版社,2012年),第599期,頁118。 戴比,〈外子一次非常驚險的U-2機偵察任務〉,《中華民國的空軍》(臺北市:國防部,2015年2月),第897期,頁26-27。 鍾兆雲,〈中國導彈擊落美製U-2飛機內幕〉,《中華兒女》(北京市,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1990年10月),第140期,頁59-63。 韓正坤,〈地空導彈部隊老戰士毛景堂講述擊落U-2〉,《中國軍轉民雜誌》(北京市: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2013年11月),第10期,頁71-74。 四、相關論文 王碧君,〈國軍「黑貓中隊」之研究(1961-1974);A Research on the “Black Cat Squadron”of the ROC Air Force(1961-1974)〉,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畢業論文,2016年7月。 柴漢熙,〈蔣中正總統反攻大陸政策:計畫與實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博士班畢業論文,2016年12月。 五、報紙 〈就美國主使U—2間諜飛機侵犯我國事件,我國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最強烈抗議〉,《人民日報》,1962年9月15日,第1版。 〈進一步加強團結,百倍地提高警惕,徹底粉碎美帝國主義侵略戰爭陰謀。民盟、致公、九三和臺盟就我擊落U—2飛機分別集會〉,《人民日報》,1962年9月14日,第2版。 〈熱烈歡呼我空軍部隊擊落U—2飛機的重大勝利,各地人民紛紛聲討美帝國主義侵略罪行指出甘迺迪政府是這次間諜飛行的真正元兇,抵賴不了侵略我國的罪責〉,《人民日報》,1964年9月14日,第1版。 陳叔通,〈歡呼人民解放軍空軍 擊落美帝U—2飛機〉,《人民日報》,1962年9月13日,第4版。 臧克家,〈傳喜報〉,《人民日報》,1962年9月13日,第4版。 六、英文檔案 CIA Memorandum for Project Director, Subject:“Suggestions’are the Intelligence Value of AQUATONE”, July 17,1956, CIA Electronic FOIA Reading Room, Document No. 0000743231. CIA Project Outline,“Project AQUATONE”, January 7,1955,,CIA Electronic FOIA Reading Room, Document No. C00143403. 七、英文專書 華錫鈞(H. Mike Hua), 《Lost Black Cats: Story of Two Captured Chinese U-2 Pilots》,Bloomington, Indiana, Author House,2005。沈宗李譯,《失落的黑貓:兩個被俘中華U-2飛行員的故事》,臺北市:國防部空軍司令部,2008。 Joseph Rotblat,《Decisive moment of the arms race》(MacMillan Press, London, 1984),p.70-71。 八、網路 蔣經國基金會,〈蔣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網站〉,網址:http://www.cck.org.tw/life/life_army_09.html,擷取日期:2017年6月21日。 孟絲,〈黑貓中隊〉,網址:http://www.haodoo.net/?M=anna&P=62 ,擷取日期:2017年6月21日。 張維斌,〈TAIWANAIRBLOG〉,網址:http://taiwanairpower.org/blog/,擷取日期:2017年9月1日。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網址:https://www.cia.gov/index.html,擷取日期:2017年12月4日。 中國百科網,〈軍用雷達〉,網址: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27/2007/2007022258519.html,擷取日期:2018年3月1日。 壹讀,〈軍用雷達〉,2016年11月16日。網址:https://read01.com/gazKD5.html#.WrNapdRuaUk ,擷取日期:2018年3月1日。 | zh_TW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1455/95647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撤退來台後,「反攻大陸」成為首要的政策。進入冷戰時期,美國欲情蒐中共以掌握其軍事實力,但美國又不想背負侵略他國領空之名,恐引發戰爭。因為地緣關係及政治關係,美國遂找上中華民國政府,與我國簽訂快刀計畫進行情報合作。雙方協議成立一支偵察部隊,由我方提供飛行員、美方負責訓練及提供U-2偵察機。黑貓中隊駕駛U-2高空偵察機進入中國大陸領空蒐集情報,亦特別關注中共核子武器發展。 中華民國空軍第35中隊-黑貓中隊在執行偵照任務過程中,多次與解放軍第543地對空導彈部隊進行電子戰攻防。解放軍導彈部隊第2營營長岳振華發明「近快戰法」並廣為其他各營使用。在1961到1974年間,解放軍第543導彈部隊共擊落5架U-2偵察機,我方飛行員陣亡3人、被俘2人。雙方在電子反制與電子反反制的過程中,彼此的電子設備不斷進行修正改進以破解對方的頻率,將當代偵察方式帶進新的境界,亦影響解放軍防空態勢演變。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Ever since the R.O.C government retreated Taiwan in 1949, the “Return to the Mainland” was become as a paramount policy. During the Cold Wa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ants to conduct reconnaissance for P.R.C to master its military strength. However,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want to carry the name of its aggression against the airspac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it may cause war. Because of geographical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has sought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signed 'Project Razor 'with us for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The two sides agreed to set up a reconnaissance force. We will provide the pilots and the U.S. side with training and U-2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The Black Cat Squadron drove the U-2 into Chinese territorial airspace to collect intelligence from the P.R.C, it also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 C’s nuclear weapons. The 35th Squadr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ir Force, the Black Cat Squadron, conducted several electronic warfar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operations with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543th surface-to-air missile force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mission. Yue Zhenhua, the commander of the second battalion of the PLA’s missile force, invented the “near-fast approach” and was widely used by other camps. Between 1961 and 1974,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543th Missile Unit dropped a total of five U-2 reconnaissance aircraft. Three pilots were killed and two pilots were captured.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and electronic counter-reactions, the two sides constantly revised and improved their electronic devices to crack the other’s frequency, bringing contemporary reconnaissance methods into a new realm. It also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air defense situation.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v 圖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中華民國空軍第35中隊-黑貓中隊 11 第一節 快刀計畫 11 第二節 黑貓中隊飛行員們與空軍照相技術中隊 23 第三節 偵照任務與中共核子試爆 35 第三章 電子戰對抗 65 第一節 雷達與解放軍第543地對空導彈部隊 65 第二節 機動設伏與近快戰法 74 第三節 電子反制與電子反反制 79 第四章 黑貓中隊與解放軍導彈部隊電子戰的影響 108 第一節 黑貓中隊的折損 108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擊落U-2事件」做宣傳 136 第三節 解放軍的空防佈局及裝備革新 146 結論 153 附錄 156 附錄一、黑貓中隊地勤政戰官—羅德隆上校的訪談紀錄 156 附錄二、時任中華民國情報署長—衣復恩將軍 158 附錄三、黑蝙蝠中隊電子官—李崇善退役少校的訪談紀錄 160 附錄四、高空的勇者-黑貓中隊特展 162 附錄五、與本論文有關之中解放軍機 165 附錄六、我國原子能發展 170 徵引書目 172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_TW | zh_TW |
dc.rights | 不同意授權瀏覽/列印電子全文服務 | zh_TW |
dc.subject | 快刀計畫 | zh_TW |
dc.subject | 黑貓中隊 | zh_TW |
dc.subject | 地對空導彈部隊 | zh_TW |
dc.subject | 電子戰 | zh_TW |
dc.subject | Project Razor | en_US |
dc.subject | Black Cat Squadron | en_US |
dc.subject | Surface-to-Air Guided Missile | en_US |
dc.subject | Electronic Warfare | en_US |
dc.title | 兩岸電子戰攻防-以黑貓中隊(1961-1974)為例 | zh_TW |
dc.title | Th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Electronic Warfare between R.O.C and P.R.C - The Case Study of Black Cat Squadron(1961—1974) | en_US |
dc.type |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en_US |
dc.date.paperformatopenaccess | 2021-06-01 | zh_TW |
dc.date.openaccess | 10000-01-01 | - |
item.openairetype |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 |
item.openairecristype | 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18cf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zh_TW | - |
item.grantfulltext | restricted | - |
item.fulltext | with fulltext | - |
item.cerifentitytype | Publications | -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所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Existing users please Login |
---|---|---|---|
nchu-107-7104013008-1.pdf | 13.82 MB | Adobe PDF | This file is only available in the university internal network |
TAIR Related Article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